五、创新机制,规范化服务管理
一是创新基层组织领导机制。按照“支部建在网格”的要求,在全市所有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普遍建立了以党组织为核心的“两委”组织领导机构,并同步在每个网格建立党组织,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党的领导,每名党员都在网格中,实现了党建网格在基层的全覆盖,形成了党建引领、服务到位、管理有序、保障有力的领导格局,使社区居民切身感受到党组织就在身边,党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在身边,党的温暖就在身边。
二是创新基层制度管理机制。按照省里安排,我市在各个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普遍建立了首问首办负责制度、代理服务制度等12项制度,并结合朔州实际,健全完善了《基层网格管理工作流程》、《工作例会制度》、《定期集中会商制度》、《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考评办法》等制度,实行了“四类”受理(将居民办理的事项分为咨询类、审批类、协调类、信访类)、“五件”管理(对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上报件、退回件分别进行管理)、“六公开”服务(即服务项目公开、承办责任人公开、办事程序公开、服务时限公开、政策依据公开、监督方式公开),以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了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规范运行。
三是创新基层队伍建设机制。为了选优配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工作队伍,我市采取社会公开招聘、选任、机关下派、从现有编制中调剂等多种方式进行充实加强。对聘用人员,还制定了招录、转岗、辞退等实施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保障招录人员的有序流转。平时,我们注重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服务能力和职业道德。利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承载功能,加强了对基层网格管理员、综治信息员、矛盾调解员、社区志愿者、治安巡防队等群防群治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物业管理机构和社会组织的多元主体协同作用,积极探索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机制和途径,进一步增强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四是创新基层经费保障机制。我市认真落实晋组通字[2012]57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建立了由市、县(区)两级财政统筹、将社区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每个社区工作经费每年不低于5万元,社区中心专职工作者的报酬不低于上年度各县(区)社会平均工资水平,网格长的报酬不低于各县(区)社会最低工资标准,农村中心网格长的报酬不低于村“两委”干部的70%。目前,我市已有4个县(区)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的办公、人员经费纳入了财政预算。今后,根据当地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增大经费投入,并建立正常的经费增长机制,确保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正常运转,为广大市民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五是创新基层工作考核机制。从去年开始,我市就将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工作运行情况纳入了社会管理综合治理考核范畴,以签订综治责任书的形式将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县(区)、乡镇(街道)、村(居)各级领导干部的肩上,使其真正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同时,制定了操作性强的考核细则,建立了“一把尺子量到底”的考核机制,加大了对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工作的考核力度,在全市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责任群体和工作格局。
我市四位一体,五化同步,全面创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在社会管理实践中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果。一是发展环境得到优化。通过职能部门进驻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开展“一条龙”服务,政法部门在加大打击整治力度的同时,全面实施服务和保障重点项目建设“58815”工程,开展“一对一”服务等活动,为全市转型跨越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和服务环境。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80.7亿元,同比增长11.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50.8亿元,同比增长24%;财政总收入完成136.55亿元,同比增长31.2%,位居全省第一位。二是叠加效应明显。过去,群众办事找不准单位、找不见人,重复跑、多头跑是常事。如今,群众到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办事,既方便又快捷,遇到问题能就近解决,各种民间纠纷能及时化解,既节约政府成本,又节省市民精力,“1+1>2”的叠加效应较为明显。三是群众满意度提高。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广大市民的诉求能够顺畅表达,日常事务能够及时办结,生产生活需要解决的就业、求学、医保、低保、户籍、计生、缴费等服务事项以及民间纠纷等,都可以得到妥善解决,不但缓解了干群关系紧张的矛盾,而且拉近了群众感情,赢得了群众信任,群众满意度在不断提高。“您有需求、我来服务”,“有事办事、无事娱乐”已经成为社区和市民良性互动的真实写照。四是公众安全感增强。通过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秩序明显好转,公众安全感大大增强。市民“出门怕盗窃,走路怕抢劫,在家怕讹诈,遇事怕闹大”的畏惧心理大大降低。今年1-6月份,全市“八类”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3.6%。五是市民幸福指数上升。随着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五无”社区(无漏管人员、无失控角落、无邻里纠纷、无矛盾升级、无刑事案件)、“六好”社区(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不断涌现,广大市民的幸福指数也在不断上升。“美在社区、爱在社区、乐在社区、安在社区、和在社区”的氛围正在形成,朔州正在向自然、生态、现代、宜居幸福新城迈进。(山西省朔州市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
·山西:“五老”发挥余热参与社会管理
·山西晋中升级版网格化社会管理模式探访
·山西综治委召开二次全会:全省强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