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理论阵地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建设的基本经验

2012-08-16 14:50:0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探索》2012年第1期 

    四、政治符号建设与创新传播形式相结合,拓展政治符号的传播空间

    民主革命时期政治符号通过大众传播、仪式传播、日常生活传播和空间传播等传播途径得到了广泛传播。尽管当时的传播技术水平有限,但我党克服了没有先进传播工具的局限,充分运用墙报、壁画、传单、读报组、粉笔队、凿字队等传播工具和传播载体,使得政治符号无处不在,取得了显著的传播效果。而这些做法在现在似乎已成为历史往事,人们并不觉得里面所含政治传播意义有何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现代传媒技术的发展,更让人忽视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传播工具。而现在,中国共产党如何传播其政治符号?如何让广大群众认同这些政治符号?其宣传战略无疑需要从过去的成功实践中寻找经验。新时代新发展,如何加强和建构具有当今时代特色的政治符号,使之成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标志,将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要完成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当前,现代传媒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播效果都超乎人的想象。传统的报刊已略显力不从心,都在纷纷改进自己的传播技术。广播电视网络的信息传递速度,是党报党刊根本不具有的,这里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的传播力量。由于网络传播具有交互性的特点,且受广大青年群体的欢迎,因而加强政治符号网络空间的传播是一项紧迫任务。目前,中国共产党各级党委支部的网站建设都一直止步不前,因此,各级党委应创办各具特色的网站,同时,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构建自己的短信平台、利用手机媒体等新型网络媒介,形成特色,使之成为政治符号传播的一个主渠道,成为传播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因而,这就要求党不仅要建构一整套完整的与时俱进的政治符号体系,而且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使其得到最广泛、最具有吸引力的传播。大众传媒在中共政治符号传播方面,并不是一些“文山会海”式的新闻报道,而是要有意传播一些中国共产党自身特色的重要标志性的政治符号,让其党员群众感受中国共产党的无处不在。因此,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符号建设承载着更多的意义。

    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充分利用各种传播形式传播政治符号,既有利于政治交流,同时又便于党接触民众,扩大影响,展示和树立现代政党形象。通过各种传播渠道使政治符号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现代传播技术手段的更新,各种传播载体的展开,无疑有助于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各种领域,扩大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影响,从而提高中国共产党政治符号的传播效果,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声誉及其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

    五、政治符号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相结合,发挥政治符号的整合功能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符号作为一种政治象征,是社会认同和社会动员的重要标志,它具有整合族群、团体与社区的认同及强固功能。因此,政治符号在推进政治社会化、促进社会沟通、加强社会认同、维护合法性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符号经由社会化的过程而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家庭、学校与大众传播媒介等都是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提供各式政治符号的来源,这些政治符号的存在就奠定了政治稳定的基础,任何政权都想借由符号的操纵而控制其人民[8](p23)。

    在当今工业社会最正式的群体,象征符号正可弥补契约关系之不足[9](p96)。因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符号建设,发展和凸显中国共产党的特征和标志,也是建构和完善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政治符号象征。一大群人在一个共同的政治名字下集合起来后,那个名字就可能既有理智上可以剖析的意义,又有感情上的联想[3](p52)。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符号是人们认同的一个载体。虽然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符号只是一些标识性的东西,但却不能忽视这些标识的象征力量,它是人们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标志,是传播党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符号主要体现在政治秩序的生成、再造、反复确认、强化,特别是在政治认同方面,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符号在化解社会矛盾、控制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团结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建立起社会秩序,使得因内部价值与原则引发冲突而濒临破裂边缘的社会,能够进行社会重组和重建而生存下去。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都可以建立自己的政治符号,例如,延安时期树立的农民英雄吴满有、工人英雄赵占魁、士兵英雄张治国等就是典型的政治符号,通过这些政治符号对行业的引导,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和秩序稳定起了很好的整合作用。如今教育行业通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政治符号。各行的劳动模范、五四青年奖章等也成为本行业发展的具体政治符号。此外,各种纪念日政治符号,如“五一”代表工人阶级的政治符号、“五四”代表青年群体的政治符号、“七一”代表党员群体的政治符号等,这些政治符号本身就是一个群体的象征,更是加强群体认同和团结的重要标识。中国共产党借助于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种形式的政治符号建设,引领和整合不同人群,在促进社会沟通,化解社会矛盾,加强社会认同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努力和尝试,发挥出了政治符号的社会引领和社会整合功能,为未来的政治符号建设做出了典范。

    总之,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符号,就是中国共产党区别其他政党的特色之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产物,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形象的“结晶”,是识别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标志。因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符号建设,是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全集:第3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英]格雷厄姆·沃拉斯.政治中的人性[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4][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5]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96-2000[Z].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6]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7]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8]彭芸.政治传播:理论与实务[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1986.

    [9][英]亚伯纳·柯恩.权力结构与符号象征[M].台北:台湾金枫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