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柳建辉
任何政党在社会活动中都不可避免地会与社会的变迁发生某种关系。有的顺应历史潮流,推动了社会的健康发展,赢得历史和人民的尊重;有的则逆历史潮流而动,阻碍社会发展,为历史和人民所淘汰。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科学把握时代潮流,积极顺应民心民意,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中,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发展,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辛探索,取得了治国理政的显著成效,“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9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的变革,中国人民命运发生的变化,其广度和深度,其政治影响和社会意义,在人类发展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1]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中国社会不断变革的主导力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客观需要。
一、作为近现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步产物,中国共产党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正确方向,其执政地位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中叶,世界上几乎所有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为了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摆脱日益严重的民族压迫,中国不同的阶级、集团和先进分子曾千辛万苦,相继不断地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的富强之路。但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种种努力都不能使中国走上独立和现代化的道路。多少次奋斗,包括像辛亥革命那样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
中国革命亟需新的阶级的兴起,亟需新的理论的指引,亟需新的先进政党的领导!
十月革命把正在寻找出路的中国先进分子,从艰难的探索中带到豁然开朗的新天地,使他们看到了世界文明的新曙光和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于是,“走俄国人的路”成为中国革命历史方向的正确选择。“五四”运动后,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先进分子的思想也产生了新的飞跃,从而出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者,酝酿组织成立中国共产党。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中国赫然出现了以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工人阶级先进政党。从此,实现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就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中国革命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是近现代中国社会深刻变迁的进步产物,是应运而生的新型革命政党,是历史前进的巨轮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来作为它的发动机。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无负于历史的选择而成为革命的领导者,并在自己的纲领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通过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从而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正确方向。毛泽东曾明确指出:“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2](P633)1921年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虽然认识到中国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国家独立和民族生存受到威胁、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等基本国情,但并没有真正认识到中国社会性质是基本国情的核心,因而普遍认为中国革命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社会主义革命。1922年中共“二大”召开时,才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和国内政治经济状况,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区别并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以及建立民主联合战线的政策主张,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回答了中国究竟“向何处去”的问题。“二大”宣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政党。他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这是党的最高纲领,是全党的长期奋斗目标。宣言同时指出中国现阶段革命的基本任务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3](P77-78)这是党的最低纲领,即中国现阶段的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就向全国人民指出了经过民主主义革命而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的正确前途。
此后,中国共产党经过大革命失败后的艰苦探索,以毛泽东为代表开创了独特的中国革命道路,并在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探索中,阐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目标,提出了通过人民民主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等思想。他认为,在封建生产关系的废墟上不可能直接建立社会主义,必须经过人民民主主义这个中间转换的社会形式。这个社会的前身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近百年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后身是社会主义社会。因此,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矛盾,只有先经过民主主义革命,铲除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解放被束缚的社会生产力,才能创造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物质基础。中国革命的这两个阶段必须有机衔接,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为此必须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作为中间转换的形式。否则,要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那只能是空想。正是根据这些思考,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论述了联合政府的思想,1949年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代表全党提出了建立新中国的宏伟蓝图,并把中国向社会主义发展的步骤概括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在上述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并开始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怎样“救国图存”、中国究竟“向何处去”,成为当时许多仁人志士所探索的大问题,而究竟走资本主义道路还是走社会主义道路符合中国国情,又是近代以来中国所发生的关于社会发展方向的所有争论的焦点。在中国共产党建立前,中国人民进行了80多年顽强不屈的斗争,但是没有一个阶级、一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认清这场斗争的本质,提出明确的革命纲领。这恰恰证明,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才能真正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推翻反动统治的任务,建设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的新中国。诚如毛泽东所说:“领导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这柳建辉: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根本保证样两个伟大的革命到达彻底的完成,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是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政党(不论是资产阶级的政党或小资产阶级的政党)能够担负的。”[2](P652)可见,中国人民只是在找到并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之后,才在精神上处于主动地位,中国革命才逐步走上胜利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中国人民从历史活动的实践和比较中寻找到的指导自己前进、改变自己命运的真理,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人找到了“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4](P796)。上述历史考察说明,任何社会制度的建立都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不是新中国建立后才选定的,而是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时就已经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等国情因素选择好了,而且这种选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整个过程中是一直坚持、从未动摇过的。
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对中国国情逐渐认识、不断深化的历史。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1],使20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二、作为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执政是人民长期选择的结果,并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使中国实现了历史性转变,发生了最深刻广泛的社会变革
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最终要通过人民的选择来实现,人民群众在自身利益基础上以其言论和行动所表达的民心向背,对历史选择及其能否实现起着决定性作用。邓小平1950年曾说:“领导不是自封的,要看群众承认不承认,批准不批准。”[5](P157)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程和执政60多年的成就表明,其执政地位的确立和巩固正是人民选择的结果。90年来,在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次重大关头,都是中国共产党把握历史大势,顺应时代潮流,带领并依靠人民,不断开创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新局面,建立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
初创时,中国共产党人数不多却很快打开革命局面,工人阶级的拥护功不可没,早期的三大工人运动就是证明。正是工人阶级对共产党的领导的支持,从而使其作为一支强大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的政治舞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于获得了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工农民主政权,取得了万里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调动了各阶级的积极性,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重要领导作用,而且自身的力量也迅速壮大,到抗战胜利前夕已经拥有了百万以上的人民军队和约占国土四分之一的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国统区第二条人民战线的开辟,是人民选择和拥护共产党的典型表现。新中国建立后,人民群众以更大的热情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发挥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国共产党也成为各行各业优秀分子的集合体。正如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在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6](P42)
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国内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政治实体,除了当权的北洋军阀和大大小小的地方军阀外,还有国民党、无政府主义团体、资产阶级改良派等。当时,每一种政治力量都想成为统一国家的领导力量,但都没有成功,只有中国共产党经过曲折斗争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的唯一希望,最终取得了国家政权。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以来自觉地把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夺取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由于中国共产党牢固树立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等思想,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并不断发展壮大,最后取得革命的胜利。而中国国民党党员人数原来比中国共产党多,影响也比中国共产党大,可是由于它后来脱离群众,失去民心,仅22年就丢掉执政地位,被赶出大陆。共产党的胜利,国民党的失败,绝不是偶然的,而是人民选择的真正体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充分证明了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权也好,一个政党也好,其前途与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不能赢得最广大群众的支持,就必然垮台。正如胡锦涛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