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 推动重点青少年群体试点
中央综治委委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组长、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
陆 昊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重点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和犯罪预防试点、社会文化环境净化、未成年人法律法规完善实施、专门教育调研等重点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和实践成果。下一步将注重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在部分地方、学校、媒体探索运用在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方面的新认识成果,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比如:培养法制意识应该从培养制度规则意识开始;法制教育在青春期前可以采取正面灌输,之后更强调运用价值分析的方法;情感、道德和法制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三个层面,有着逐级递进的内在逻辑,首先要强化爱亲人、爱周围人的教育,进而延伸到培养形成爱人民的感情;要强化道德底线,培育正直、善良、诚实、有爱心等基本道德元素;要强化法制底线教育,反对唯利益化、暴力倾向、邪恶倾向,等等。
二是推动对有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的专门教育工作。调研发现,普通青少年向有不良行为青少年转化有两个重要边界。一是年龄边界,12岁左右是重要节点, 14至16岁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二是状态边界,与家庭、学校关系紧张、联系断裂是普通青少年向问题青少年转化的重要边界。因此,要特别关注偷拿财物、逃学等早期典型行为;要防止与家庭、学校联系的弱化。对于有不良习惯的青少年,家庭应负重要教育责任;对于有一般不良行为的,应通过学校和家庭配合开展教育矫治;对于有严重不良行为的,只靠家庭和一般学校教育远远不够,需要依靠多种形式的专门机构,通过教育、管理乃至管制措施相结合进行矫治,以增强针对性,并减少对社会的危害。
三是保持现有工作力度,持久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四是在相关地区努力探索靠基层解决闲散青少年失学失业问题。
五是进一步深化重点青少年群体试点工作。继续完善在试点中形成的信息汇总和动态监测机制、引入专门力量教育矫治机制、利用社会正面力量接触联系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关爱帮扶机制。努力提高试点工作针对性,突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而不是一般性的教育、关爱的工作目标;提高科学性,试点越深入,越需要专家组与一线工作机构的深入合作研究;提高专业化,进一步促进公检法司等专业部门形成合力,在不同阶段有效介入;提高普遍性,注重点上经验的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