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安徽

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听取“两院”基层建设报告

2012-08-16 10:34:3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基层法院、基层检察院办理案件占到全省办案总数的90%以上,基层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案件5430件7455人,占到全省总量的93%和94%,有力地发挥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防线作用。”安徽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15日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建设、促进公正司法工作情况的报告和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基层建设、促进公正执法工作情况的报告以及安徽省人大常委会的相关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大量矛盾纠纷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领域,“两院”基层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呈现出良好态势,但在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些制约基层建设科学发展的障碍还未得到根本解决。

    将人力资源优先充实到办案一线

    2008年以来,安徽全省基层法院办案数年均增长5.5%,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办案力量与工作任务严重失调,队伍成员年龄结构失衡,制约了基层“两院”的工作建设。

    从办案数量看,阜阳市中、基层法院法官年人均办案数为175件,六安市裕安区法院法官年人均办案数183件,基层办案人员工作负荷量大。

    从年龄结构看,全省基层检察机关45周岁以上2730人,占总数的45.16%,30周岁以下的969人,占总数的16.03%,人员老化和“青黄不接”现象并存。

    究其原因,由于缺编与空编矛盾长期存在,人力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据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内司工委调研显示,全省法院、检察院政法专项编制数与人口比例数之比分别为万分之1.85、万分之1.33,均低于全国万分之2.14、万分之1.83的平均值。而一些基层院因地方整体超编或限制公务员总编制,虽有空编但无法招录新人。

    “可以适当扩大‘两院’录用自主权,更具针对性地吸纳紧缺人才,缓解用人矛盾。”安徽省人大代表郭雪玲建议,建立健全录用制度和监督体制,严把审核录用关口。

    调研报告指出,安徽省“两院”要会同省编制管理部门从本省审判、检察工作实际需要出发,适当增加编制,拓宽人才渠道。可以积极争取增加政法专项编制,继续加大定向招录培养大学生的工作力度。在现有在岗人员的基础上,将人力资源优先充实到办案一线,缓解基层办案压力。

    贯彻执法责任制维护司法公正

    “两院”基层建设的根本落脚点在于不断提高执法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审判、监督职能。

    针对基层工作中影响案件公正和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基层法院不断推动机制创新,建立了案件裁执分离模式,实现了立案、审判、执行相分离,促使审判工作朝着流程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基层检察院以信息化软件为依托,构建集立案、办案、审判、查询和监督为一体的执法办案管理监督系统,建立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等制度,推进规范化管理创新。

    虽然“两院”自身建设和规范执法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但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目前仍有群众执行难、申诉难的问题存在。由于不懂法,一些人只知道法律对‘我’有什么保护,并不知道‘我’对法律负有什么责任。所以有违法行为并不自知,或是问题得不到解决就上访,不达目的甚至采取过激行为。”郭雪玲告诉记者,法院、检察院还应进一步贴近人民群众,大力加强普法宣传。

    此外,基层建设调研还发现,当前“两院”内部监督机制仍需进一步落实,不断深入贯彻执法责任制、错案责任制,化制度条文为实际执行力,巩固司法公正与权威。

    “若是监督机制不到位,法官、检察官既懂法,又会用法,就有可能采取规避方式逃避责任追究。”郭雪玲认为,在完善机制方面还应发挥司法系统的自我监督和人大质询监督功能。

    基层建设的核心问题是队伍建设问题,“两院”将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基层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大对现有基层司法队伍教育培训力度,加强上级院的监督指导,完善并严格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及考核、奖惩措施,严格执行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

    争取财政转移支付化解经费压力

    近年来,中央和省级财政部门加大经费投入,政法转移支付资金逐年增加,“两院”执法条件已经大为改善。

    2008年以来,全省基层法院共有40个审判法庭、192个人民法庭建成并投入使用,新建科技法庭、数字审委会系统190多个。同时全省法院三级专网实现互联互通,延伸至230个人民法庭。全省基层检察院总建筑面积达43.5万平方米,比2007年增长了22.3%,基本完成“两房”建设任务。

    在“两庭”、“两房”建设较快发展的背后,法院、检察院日益累积的债务负担不容忽视。按照公用经费分级承担原则,有些地方还尚未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经费保障同步增长机制;少数地方仅靠中央及省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同级政府财政未按照规定拨付检察公用经费。财政经费不到位,案件数和办案成本又不断上升,加大了基层检察院经费压力。

    截至今年6月,全省基层法院因“两庭”建设欠债1.5亿多元,部分基层法院“两庭”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地方配套资金到位仍有一定困难。全省基层检察院“两房”债务在去年年底达到1.26亿元,致使一些基层法院、检察院基础设施薄弱、办公条件较差,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也相对滞后。

    调研报告指出,为解决经费债务问题,安徽省要逐步完善市、县(区)财政保障基层“两院”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切实解决部分基层院办案、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确保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和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同时,基层“两院”还将积极争取多方支持,争取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启动政府清偿基建债务的工作,落实化解基建债务的相关政策措施。记者 李光明 实习生 范天娇

[责任编辑:张学伟]
相关报道

·安徽检察院首次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基层建设工作
·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