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理论阵地

中国需要怎样的思想沉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启示

2012-08-15 14:06:2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网-人民论坛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科学机制

    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以理论创新主体为核心,社会实践基础、思想发展逻辑、理论研究客体、理论发展条件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程序,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科学机制。具体说来,这些机制主要包括信仰引领机制、实践动力机制、集体智慧机制、思想交锋机制等。

    信仰引领机制,就是指理论主体坚定自己的信仰,在理想信念的引领下,坚持正确的理论发展方向,展开深入的理论探索,提出创造性的理论观点。理论是有方向的,理论的方向同理论家的信仰是分不开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反复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动力,搞改革开放,不能丢掉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这些“老祖宗”。即便是遭遇了政治风波的冲击,遭遇了西方某些势力的制裁,邓小平也始终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实践上如此,理论上也是如此。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理论创新,始终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引领下的创新,其创新成果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践动力机制,就是指理论主体着眼于实践本身和客观形势的新发展,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新的时代特征和矛盾变化的趋势,不断从实践中获得新的素材,捕捉新的理论生长点,破解和回答实践所提出的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实现理论创新。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日益深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主要矛盾不断呈现新的特点,这就给人们提出了新的需要在理论上探索回答的新课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勇敢地担当起这个历史使命,紧紧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集体智慧机制,就是指不同层次的创新主体分别从自身的角度和层面提出自己的建议、思考、观点,这些创新成果通过有效的渠道和平台融合,经过核心主体的总结提升,成为符合科学规范的理论观点或思想体系。这个机制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显得非常突出。例如,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最初就是由学者提出的学术问题,经过有关领导支持和媒体宣传而转化为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在集中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智慧的基础上,把它上升到思想路线的高度,指出它“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进一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思想交锋机制,就是指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方向,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抵御各种不正确的理论观点,同错误和反动的思想倾向进行不妥协的理论斗争,在斗争中驳倒错误思想,阐明、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思想交锋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路径和规律,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创立、发展并不断胜利的。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之路也是如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之间的交锋始终没有停止过,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的干扰更是不绝如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正是在思想交锋和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在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必将会提出一系列重大的理论观点,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新的内容,让我们翘首以待。

    (作者:金民卿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责任编辑:王苗苗]
相关报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大众化”之关系论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层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走向和当代视野
·吉林日报:富有创造力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关键在于使马克思主义面对现实

·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关键在于使马克思主义面对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