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理论阵地

严书翰: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话语体系

2012-08-14 15:21:07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红旗文稿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7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这其中就包括了要打造并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话语体系这一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我们要深刻领会提出这一时代课题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全面把握其内涵和实质,在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经过艰苦努力,打造并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话语体系。

    一、党提出这一重大而紧迫时代课题的必然性

    阐述这个“必然性”,也就是阐明今天我们必须而且有条件来回答这个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1.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党的文献用“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加以概括,这是非常精练和准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到2010年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折,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有利于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高。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日益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全民族文明素质明显提高。不断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大局稳定。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一系列保障条件如党的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等得到进一步加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国家发生了如此巨大变化,不可能不对国际社会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作为这一切巨大变化在理论上的反映,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其所指导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肯定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这就合乎规律地提出了如何使我们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与我国的经济政治地位相适应这个重大课题。

    但是客观地说,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还落后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还不能完全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伟大的历史性变化。一些人仍然习惯于简单套用西方的范畴、理念和结论,习惯用西方话语来解读我国丰富多彩的发展实践,削中国实践之足,适西方理论之履。更有甚者,这种倾向还得到一些规章制度的支持。

    2.这是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的必然要求。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这就决定了我们党十分重视不断增强自身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因为理论建设是文化建设的核心,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基础。

    从宏观上讲,我们党成立90多年、在全国执政6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发展奇迹。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而且能够打造并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话语体系。

    从微观上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的变革和发展相适应,涌现出许多经典理论名句。这些句子言简意赅、内涵丰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比如: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摸着石头过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发展才是硬道理;执政党党风问题是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和群众利益无小事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为我们打造并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话语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一些人对这些丰富多彩的话语不感兴趣,甚至熟视无睹,热衷于西方的范畴、公式和观点,热衷于发表让人看了以后滿头雾水的文章。这与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盼相去甚远。

[责任编辑:王苗苗]
相关报道

·吉林日报: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河北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人民日报: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力量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凝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