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党报视点

天津日报:实施五个创新 完善人才发展机制

2012-08-14 14:06:1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天津日报 

    作者:孔长起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标志着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对做好人才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认真学习领会大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各项任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重要任务。

    一、加快创新人才运行机制,保障人才优先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统筹各类人才发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作为承担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职能的人力社保部门,一定要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紧紧围绕天津城市定位,创新人才运行机制,实施“四个优先”:一是实施人才优先开发,把人才资源开发放在科技创新发展最优先的位置;二是实施人才优先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优先调整人才结构,使人才结构能够适应和引领天津科技创新;三是实施人才优先积累,以延揽首都人才为核心,以全球纳贤为重点,大力集聚国际国内人才;四是实施人才优先创新,在人事制度改革中,要优先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形成我市吸纳人才、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优势。

    二、加快创新人才配置机制,统筹人才协调发展

    紧紧围绕实现天津定位的需要,优化人才专业、产业、区域、城乡等结构,促进人才资源与我市科技创新协调发展。

    着力构建人才特区。利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围绕我市重大项目建设和重点产业布局,在未来科技城、于家堡金融区等产业聚集区中建设人才特区。推动16个区县建设一批符合各自区域定位、产业特点的人才小特区,在特定的区域、实施特殊政策、特殊机制、特事特办,形成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引导产业发展,产业发展聚集人才的新优势。

    着力引进国际著名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引进世界500强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天津设立总部或区域总部,培育一批科技、金融、管理、法律、培训、猎头、人才评价等方面的专业服务公司,为人才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服务。扶持一批本土知名人才服务机构,推出一批优秀服务产品,形成一批具有天津特色的服务品牌。

    着力建设天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大力培育中小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为人才服务企业提供融资、注册、办公场所租赁、市场营销服务,促进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集群。

    三、加快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全面发展

    围绕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两百工程”。

    实施百万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深入实施“131”创新型人才培养,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人才的专业特点,采取量身定制的方法,实施个性化培养。开展高端化培训,聘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两院院士、著名专家、海外学者来津做培训导师;有针对性地选派人才,到海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进行专业研修或项目合作。依托重大项目、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国家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支持人才直接参与技术创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项目合作开发。

    实施百万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建设50个技师工作(流动)站和技能大师工作室,聘请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术能手和有突出贡献的技师,采取校企合作、名师带徒等形式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训;积极实施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搭建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与世界顶尖高技能人才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提升我市技能人才的国际化水平。积极引导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带头人制度,在实施精品工程、技术创新、项目建设中培养高技能人才,努力造就百万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创新技能人才队伍。

    四、加快创新引才引智机制,推动人才持续发展

    着眼建设创新型城市对人才的需求,以延揽首都人才为核心,以全球纳贤为重点,大力引进国际国内高层次创新人才。

    实施“延揽首都人才”计划。一是紧盯央企、重要院所、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选择百家重点企业,设立院士、大师假日工作室,采取项目合作、讲学指导、战略咨询、带培博士后等方式,帮助我市企业创新研发,形成一批重大科技专利和成果。二是深化与中科院、工程院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所的合作,每年邀请100名著名专家、100名中科院外籍专家、特聘研究员和青年科学家、100名博士、博士后来津交流合作。三是利用京津冀、环渤海人才一体化协议,支持和鼓励我市人才服务机构在北京中关村等人才集中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搭建北京人才与天津项目对接常规渠道,实现京津两地人才“同城化”。

    开展“全球纳贤”行动。一是调整海外人才工作站布局。在美、英、法、德等发达国家和“金砖五国”等新兴国家再建一批工作站,帮助我市发现人才、发布信息、对接项目。二是聘请100名在津外国专家、“千人计划”人选、知名华侨华人为“天津招才引智大使”,借助师生、同学、同事、合作伙伴等关系“以才引才”。三是深化与中科院引智引才合作。深化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签署《天津市与中科院院市引智引才合作协议书》,从中科院二次引进我市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点学科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急需紧缺外国专家,支持中科院“千人计划”人选来天津领衔创办高科技企业或承担研发项目。力争5年内引进留学人员10000人,外国专家10万人次。

    五、加快创新人才激励机制,推动人才创新发展

    搭建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干事平台,提升人才服务效率和水平,营造全社会尊重人才良好氛围,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构建全方位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一是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工作人员创办企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大对人才创业初期在启动资金、创业场所、融资担保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二是鼓励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加大留学人员创业园建设,搭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帮助入驻企业借助资源降低研发成本;引导社会资本和高校共建“孵化器”,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设备、经费、配套技术等支持。三是扩大创业项目存量,出台创业培训补贴、孵化园补贴办法,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四是以企业为主体,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与企业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打造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创业平台,加速实现成果转化。

    加快提升人才服务效率和水平。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全市统一开放、高效便捷的服务网络。二是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制定高层次人才住房综合资助政策,根据人才实际需要,分别提供住房补贴、租房补贴、免费租住等服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人才公寓建设。三是深化引进人才服务专员制度。在企业培训一批熟悉行业、熟悉人才、熟悉政策的人才服务专员,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保姆式服务。

    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环境。一是制定政府考核系统行业主管部门、主管部门考核所属单位的分级考核办法,推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加强人才工作。二是将引进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工作领域由人才引进前的审批服务为主向引进后的全方位服务延伸,提供引进高层次人才资金资助、海外人才津门绿卡、引进人才创业融资等服务。三是设立人才工作周转资金,对已确定的“千人计划”、“三年引进千人计划”、“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等人选,快速支付资助资金,及时兑现有关政策。四是设立“创业奖”,评选表彰成功创业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支持创业、崇尚创新、宽容失误的社会环境,让各类人才在天津创业有机会、创新有条件、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山东枣庄创新举措 完善打防管控一体化作战模式
·天津日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建设创新型城市
·创新社会管理首先必须管束权力
·大力推进理论创新 为国家法治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要依法而行
·西安:全能型人才给全警提供战时保障支援

·西安:全能型人才给全警提供战时保障支援
·河南建成全国首个省级森林刑侦人才库
·高层次人才和投资者申请F签证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联合启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启动工作会在京召开
·广西集中培训理论研究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