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伤亡”经验
很庆幸的是,在长达10多个小时的强台风袭击之后,整个海岛无一人伤亡。“这么大的台风,做到无伤亡,我们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张帮寸说。
当然,在强台风的袭击下,鹤浦镇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仍达4.2亿元。
但“不死人、少伤人”,这是浙江省省委书记赵洪祝对该省下达的主要防台风目标。
如今看来,这个目标基本实现。根据浙江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下称“浙江省防指办”)初步统计,此次“海葵”来袭,整个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达100.25亿元。至截稿前,该省未有人员伤亡报告。
此前不久,香港十号风球预警下的“韦森特”虽无人员死亡记录,但在风暴期间,仍有72人受伤留院治疗。再回顾近10多年来登陆浙江的台风,1997年的“温妮”、 2000年的“杰拉华”、2002年的“森拉克”,都曾给浙江以及周边省份带来严重的灾情,人员伤亡触目惊心。尤以“温妮”为甚,致使浙江、福建、上海、江苏、安徽等10多个省市不同程度受灾,死亡248人,伤5412人,失踪116人。
从这个角度看,浙江省抗击强台风“海葵”,算是创下了一个不小的奇迹。一方面,多年防台风、抗台风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不断健全的防台风、抗台风机制已趋常态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在最关键的时刻,整个浙江省严阵以待,经受住了考验。
“当你早上觉得出行困难时,请一定不要出门。什么考勤打卡,什么扣奖金,让它一边去吧,生命才是最可贵的。和家人一起待在家里,不用让别人来救援你,就是你这两天对宁波最大的贡献。”这是署名认证为宁波市海曙区区长的吴胜武于8月8日上午9点发出的微博。
这一天,杭州、宁波、台州、金华等市全城放假。当地与防台风无关的一切活动和会议全部取消,所有娱乐场所暂停营业。
根据当地官方媒体的报道,台州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发出了最严厉的命令:若有人在抗台风工作上不到位,不尽力,一旦发现将就地免职。
而在最艰难的时刻,绝大多数的官员做到了恪尽职守,并且管理相当精细。
奉化市施建光的浙九味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位于象山港湾“海葵”的出风口。铁皮石斛是一种珍稀名贵中药材,采用大棚温室栽培,台风无疑给其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8月5日晚,施建光接到了奉化市农林局副局长唐建海的电话:强台风“海葵”正面袭击宁波,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尽最大努力减少损失。8月6日,该局出台了《应对台风灾害农业生产技术抗灾措施》,对如何灾前防范和灾后自救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8月7日下午,唐建海与其同事冒着狂风暴雨到现场仔细检查防台风工作落实细节和应急措施,并进行现场指导。
当天晚上至8日凌晨6点,奉化市农林局的工作人员周叶军每隔一小时一个电话询问现场受灾情况,并一再提醒施建光确保基地人员的人身安全。
其间,奉化市残联、莼湖镇农办等部门也来电话表示关心。这令施建光颇为感动,甚至十分意外。
这或可为其他兄弟省市提供借鉴。
上海3年前已制定好应急预案
8月8日中午,“海葵”缓慢离开浙江侵袭上海,考验着这座拥有2300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的抗灾防灾能力。
上海中心气象台11时02分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后更新为红色。像大部分上海居民一样,短短30分钟内,记者的手机就收到了相关预警信息,并提醒所有上海市民“6小时内风力将维持或略有增强,3小时内上海市累计积水量达50毫米”。
8月7日上午起,位于上海延长路上的新华园物业的管理人员,就开始敲开每家入驻公司的大门,要求各个单位做好防范“海葵”过境的准备,并要求负责人登记签字。类似的提醒措施,发生于所有上海的企事业单位。
“海葵”入境前,上海已经做好了充分的预案。在应对突发的、特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上海的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始终强调的是“预案在先”,而不是“临阵指挥”。
8月8日,新华社刊播特稿,把上海防台风新理念概括为:防御方案依据“最坏可能性”;可撤可不撤,以撤为主;防台风:细节决定成败。
事实上,早在2009年,上海就已经制定和发布了《上海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这本“万宝全书”细化了在遇到各种自然灾害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
8月8日8时,国家减灾委、民政部针对第11号强台风“海葵”给浙江、上海两省(市)造成的损失,紧急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上海根据自身情况,依据《上海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相关标准,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
根据《上海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相关设计,8月8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和虹桥机场当日所有国内航班停航,共取消航班500余架次、铁路停运约100个班次。同时,上海所有港口码头统统封港,所有公共娱乐设施停止,部分主干公路大桥封停。这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员财产的损失。
在今年“7·21”北京暴雨引发的水灾事件中,下立交(即“下凹式立交桥”)成为积水点。据记者了解,在“海葵”来袭之前,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已经提前作出部署,要求下立交配泵站提前对泵站进行排空以迎接“海葵”,而下立交配备泵站也是在工程设计之初已经作出的安排,凸显了作为特大型城市的上海在城市规划之初就未雨绸缪,防灾抗灾意识贯穿在城市发展中。
上海市防汛指挥部发布的初步统计显示,“海葵”来袭,上海市出现近400条段马路积水,千余户民居进水,部分农田受淹,3万余棵树木伏地;电力部门接到停电报修的企业数有5291家、居民9.2万户。
这座特大型城市遭遇超强台风的损失已经大大降低,总体运行保持安全有序。
截至发稿时,上海因台风和特大暴雨导致的道路和立交积水基本排除,这得益于硬件设备的提前准备,也得益于上海市120个消防中队和8800名消防官兵迅速反应和全力排水。
可以说,上海的市政管理水平和能力经受住了“海葵”的考验。
·“海葵”进入安徽 公安机关全面应对
·上海应对海葵准备足措施实 城市运行基本正常
·“海葵”减弱为强热带风暴 对上海影响仍将持续3天
·浙江投入六万警力抗击“海葵”
·浙江:应对“海葵”正面袭击全省无一死亡
·浙江检察官全力抗击台风"海葵"
·浙江检察官全力抗击台风"海葵"
·江苏为“海葵”紧急转移17万人 为近年来规模最大
·国家防总组织多部门会商 部署台风“海葵”防御
·上海部署防御强台风“海葵” 今日将撤离20万人
·浙江象山:“海葵”欲来 渔民忙撤离
·“海葵”来袭 中国将海浪警报升级为最高级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