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河南

河南沁阳法院:“一书两会”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2012-08-14 10:11:2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河南省沁阳市人民法院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在主动服务上寻求突破,采取“法庭白皮书”、矛盾调解经验交流会、矛盾化解现场会的“一书两会”工作机制,不断延伸人民法庭职能,在有效预防纠纷的同时,提高了基层调解人员的工作技能,有力促进了辖区内的社会稳定。

    法庭白皮书延伸司法职能

    姚占青是西万镇邘邰村的专职民调员,他每周二都要到西万法庭值班,专门调解本村的民事案件。民调员之所以能在法庭调解案件,还要从沁阳市法院给西万镇政府发出的“法庭白皮书”说起。

    邘邰村是一个人口约一万人的大村。今年以来,仅仅第一季度,该村就有13起民事纠纷闹到法庭。

    西万法庭对邘邰村近一年的案件进行了梳理,发现该村案件数量较多、类型繁杂,就在详细分析该村案件的类型和原因后,制成“法庭白皮书”,通报给了西万镇政府。西万镇党委听取了法庭的建议,让姚占青于每周二到法庭上班,协助处理本村的民事案件。

    “我在法庭参与案件调解的过程中,向法院的干警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调解技巧,调解水平大有提高。”姚占青说。

    4月至8月,邘邰村新发现的矛盾纠纷被姚占青一一化解,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

    “对案件进行细心梳理,往往能够了解矛盾主要发生在何处,也能发现社会管理中的弱点,提前预防矛盾的发生。”沁阳市法院院长秦树星说。

    为在全市全面形成社会矛盾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今年,沁阳市法院各个法庭每季度对辖区乡(镇)、村(街)、重点企业所发生的案件按数量、类型、当事人状况、发案原因、结案方式、是否有效调处、是否涉诉信访案件等进行统计汇总。根据统计数据,按所在区域单位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和区域单位间的横向比较,据此对各个区域单位的社会治安状况作出科学评估,以“法庭白皮书”的形式,向辖区党委、政府、村(街)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书面通报。针对辖区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与漏洞,向辖区党委、政府、村(街)、重点企业及相关行政执法部门发出司法建议,指出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工作建议。今年以来,辖区的4个法庭共向全市13个乡镇发出司法建议14次,通报存在的问题17个,有效地促进了基层组织及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经验交流会提高民调员技能

    不久前,山王庄镇张坡村村长赵国遇到了一件难事,他们村的王某和张某因为人身损害赔偿问题闹个不休。

    王某在为张某修车时,突然发生了爆炸,王某被炸伤。王某认为他属于无偿帮工,张某应赔偿其全部损失。张某则以承揽修车为由拒绝赔偿。

    赵国进行了多次调解,但矛盾双方各执一词,互不让步,眼看着就要闹上法庭。

    8月6日,在西万法庭组织的矛盾调解经验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积极给赵国出主意,最后,赵国决定用现场听证的方法进行调解。

    赵国组织村民进行听证,让当事人陈述理由,出示证据,然后由广大村民共同评判是非。面对朝夕相处的村民,王某不再坚持是义务帮工,而张某也答应赔偿。最终,双方达成了一致的赔偿协议,矛盾得以化解。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些村干部和民调员积累了很多调解经验和方法,而另一些却缺乏调解技巧。于是,我们便定期组织各村村干部、民调员碰面交流调解经验,共同提高。”沁阳法院副院长邓秋霞说。

    针对发案率低、信访量小的村(街),沁阳市法院积极向市委综治机构汇报,组织法院干警、乡(镇)综治干部、村(街)民调干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深入调研取经,及时总结基层社会矛盾化解的经验型做法,大力推广。今年来共组织经验交流会9次,总结推广经验做法8个,300余名干部得到培训,基层民调人员的业务能力显著提升。同时,该院还提炼总结出来了冷却待机调解法、求同存异调解法、亲情感化调解法、判例参照调解法、多部门联动调解法等调解方法,有效促进了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稳定。

[责任编辑:王苗苗]
相关报道

·绵竹:如何把矛盾化解到群众身边
·构建部门履责社会矛盾化解机制
·社会矛盾化解:变“为民作主”为“由民作主”
·湖南怀化:“信访事业当家业”矛盾化解在基层
·社会管理创新 宜昌将大量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
·天津河北:"检调对接"机制促进社会矛盾化解

·天津河北:"检调对接"机制促进社会矛盾化解
·开原法院: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