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晋江

在晋江发现爱的故事

2012-08-13 14:57:5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新华网 

有一种爱的行为叫传递

晋江是著名的侨乡,400万晋江人中就有200万在海外发展。“不管我走到哪里,这里都是我的根”,刘文儒说这是晋江人常说的一句话。正式这浓浓的故乡情奠定了晋江经济发展的原始基础。直到今天,晋江处处可以看到爱国华侨无私奉献的痕迹。

7月29日,新华网记者看望育婴堂的孤儿。牧蕊摄

    育婴堂前身为养生堂,发起人倪人俊是1844年正准备参加科考的生员,见当时安海一代弃婴、溺女问题严重,决定放弃功名前途,拯救难婴。在他的带动下,热心人士踊跃捐款,然而收养弃婴日增,开支巨大,人俊只好变卖家产,后渡洋南下,到新加坡、菲律宾等地募集,当地侨胞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养生堂得以建立。如今的育婴堂早已不是当年的几间破屋,宽敞的教师和宿舍让无依无靠的孤儿得以栖身、成长。

    育婴堂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孩子多数有先天残疾,但并非不能医治,有的狠心父母将孩子放在纸壳子里,留下张纸条丢在门口……看着满屋子欢快地唱着歌的孩子,记者真为他们高兴,因为在这里不愁吃穿和学习,一旦进来,这里就是他们永远的家。

    季延中学是已故印尼华侨郭文梯独资创办的公立高中。开办之初即投入3000万元,截至2011年,投入季延中学和季延初级中学等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总量达到6587万元。每年每位教师还会得到郭文梯教育基金会给予的3000元节日慰问金,高三毕业班教师有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奖励,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有1万到5万元不等的奖励,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有2000到1.5万元的奖励。此外,学校每年用于资助贫困学生的人数和金额为90人和21万元,避免了这些学生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华侨为晋江城市的公益慈善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晋江人的点滴奉献。他们有人在天寒地冻时乘公交车送善款;有人年过七旬仍然坚持在做义工,更有人42年,代代接力照料一位智障病人……

    离开晋江之前,记者拿到一本《美丽晋江人》,序中写道:“一滴海水,足以折射出大海的浩瀚。一群晋江人真实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晋江美好的一切。在这群人中,有富而怀人的耄宿大贤,有老骥伏枥的布衣公仆,有诲人不倦的园丁学者......更多的则是社会基层、默默为国家分忧、为事业尽责、为家庭奉献的普普通通的劳动者,他们是海内外300万晋江人和100万新晋江人的缩影。他们或许没有惊涛拍岸的磅礴,没有暴风骤雨的滂沱,平凡得仿佛春天里的小草,而正是这千千万万的小草,渲染出春天的绿意、开放出春天的美丽、营造出春天的和谐。”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晋江市召开创建“中国爱心城市”动员大会
·福建晋江:实施干部下基层双“百千万”工程
·晋江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
·福建晋江快递行业建立“诚信档案”
·晋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后危机时代的又一轮领跑
·福建晋江掀夏季平安“风暴” 18天破508起刑事案

·福建晋江掀夏季平安“风暴” 18天破508起刑事案
·晋江设立福建省首家民营经济研究院
·晋江检察院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轻罪不捕让异乡人同沐法治阳光
·晋江电力公司警企联手开展电力设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