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8月13日电 (牧蕊 杨庆兵) 有人说:爱是一种包容、爱是一种奉献,爱是人类最伟大的语言。那么,一座城市的爱是什么?前不久,新华网记者来到“中国爱心城市”申报城市福建省晋江市。在这里,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爱的故事,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爱在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7月27日,晋江市市长刘文儒向新华网总裁助理杨庆兵表达他对爱心城市的理解。赵猛摄
一位市长对爱心城市的理解
“爱心是一座城市的希望,爱心城市创建是在经济发达和社会文明的基础上,城市精神的升华,心灵上的升华,市民素质的升华,是一座城市的最高荣誉。”晋江市市长刘文儒如此评价爱对于一个城市的意义。
“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为老百姓谋福利、谋利益、谋幸福。所以,我们在发展经济时提出,经济的成分要民营,经济的成果要全民共享,也就是经济民营、成果民享,全市统筹、城乡一体,保障全覆盖、待遇均等化。”刘文儒说。晋江人深刻认识到,经济是基础,发展是硬道理,是爱心的保障。2010年,晋江财政收入首次超过百亿,2011年超过136个亿,这使得“幸福晋江”有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011年,晋江市65%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建设,今年这一数字达到了66%,它意味着每年有数十亿元投入就业、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环境治理、社会保障等六大领域。
我们走进位于青阳街道的阳光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89%的小学生是来晋务工子女,他们和本地学生一样享受免费教育的待遇。考上大学的家庭本科生可获得补助2000元,研究生可获得补助3000元。社区居民除根据股份每年获得分红外,男60岁以上、女58岁以上,每月可领取600元生活补贴。
7月28日,93岁的张志诚向新华网记者讲述他在养老院的快乐生活。赵猛摄
在龙湖湖畔的尚善养老院采访时,记者遇到了93岁高龄的老人张志诚。老人虽有多个子女,但因工作繁忙无暇照顾,“这里的环境非常适合养老,我每天早上跑到湖边呼吸新鲜空气,新鲜空气会让老年人生命更长久”,老人在讲述自己的快乐生活时,不忘呼吁让更多环境好的地方用于养老事业,让更多经济来源支持养老事业,让更多经济实力不强的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在晋江,18.7万名外来人员子女,和本地小孩一样享受免费义务教育,财政每年为此投入超10亿元;在晋江,公办高中今年开始免学费,职业中专秋季开始取消学费;在晋江,医疗、教育、就业,只要是晋江户口的待业人员或者是再就业人员培训是免费的;在晋江,推行“居住证”制度,外来人员可享有新农合参保、公积金缴存、购买经济适用房、参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22项市民待遇……今年,晋江申报“中国爱心城市” ,提出了 “经济发展快、城乡统筹好、民生质量高、人人友善、社会和谐、慈善文化代代传承”的目标。刘文儒说:“这就是今后我们要追求的爱心城市。”
·晋江市召开创建“中国爱心城市”动员大会
·福建晋江:实施干部下基层双“百千万”工程
·晋江开展“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活动
·福建晋江快递行业建立“诚信档案”
·晋江民营企业“二次创业” :后危机时代的又一轮领跑
·福建晋江掀夏季平安“风暴” 18天破508起刑事案
·福建晋江掀夏季平安“风暴” 18天破508起刑事案
·晋江设立福建省首家民营经济研究院
·晋江检察院创新社会管理工作 轻罪不捕让异乡人同沐法治阳光
·晋江电力公司警企联手开展电力设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