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沈阳

沈阳市皇姑区社会管理创新顺民心合民意

2012-08-13 14:17:2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沈阳日报 

    近日,记者在皇姑区采访时欣喜地获悉:该区已经连续六年获得“省级平安区”称号,成为沈阳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区!

    这不是可以轻言的荣誉,这是对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的回报;这是对一个区域多年努力、赢得百姓认同的回馈;这更是对决策者倾力打造的平安城区建设成果的表彰。六年如一,这不仅体现了皇姑区委、区政府对构建平安和谐社会的执着坚守,更彰显了皇姑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大亮点。

    8月7日,记者走进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看到这样的场景:牡丹社区居民自费购买树苗和花卉,自己动手砌花坛、建凉亭10余个,成为沈阳的绿色社区,社区的每一名居民都十分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一人去破坏它;在东油馨村社区,社区志愿者发起的“爱心驿站”一年中化解矛盾和纠纷80多起,调解率达到98%;梅江东社区开展“榜样引领”、“邻里守望”等活动,居民义务服务老邻居、老伙伴,在这个街道,形成了“自己的小区自己管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的“认家”理念。这样理念的形成和现象的出现,无疑是皇姑区一直以来,始终坚持的一切工作以顺民心合民意为出发点的创新社会管理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皇姑区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主动顺应群众的要求和期盼,全面狠抓六个关键环节,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夯实基层社会管理根基,使干群关系、机关作风、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着眼基层抓建设

    创新社区服务管理机制

    狠抓硬件建设。围绕居民就业、公共安全、环境卫生、便民服务、党的建设等重点,开展“星级社区创建”活动,提高社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35名区级干部分别包扶35个薄弱社区,干部进社区、进家庭,知民情、解难题、送温暖、促发展,经过三年争创,社区硬环境有望都达到三星标准,服务水准都达到四星以上。真正让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群众信赖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创星”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共改善70余处社区办公用房,新增面积12000多平方米,在硬件大幅度提升的同时,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也得到大幅提升。新航、太东、梅江东、长江南、新铁等过去基础薄弱、环境脏乱、矛盾多发的社区发生了令群众信服的可喜变化。

    开展派驻服务。针对有村屯改造任务、群众困难较多、基础较薄弱的20个社区(村),分别派驻服务组,加强薄弱社区(村)的基础工作。为了使派驻服务成为一种常态,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向社区(村)派驻服务组的实施方案》,把派驻工作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长效机制固定下来,成为干部选拔任用重基层的用人导向。

    在派驻工作中,首批下派的50名后备干部和优秀青年干部,进驻到社区(村)后,迅速进入角色,与社区(村)干部融为一体,当好调研员、宣传员、服务员、技术员,取得了明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入户走访居民800余户,征求意见建议300多条,撰写有价值的基层社会管理调研报告22篇,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50余件。

    建立软件服务系统。在改善硬件的同时,大力加强社区软件建设,不断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为了改变过去社区工作内容繁复、台帐多,信息记录手段落后的状况。区民政局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建立了涵盖社区各项服务管理功能的“社区服务网”和管理服务“信息库”。社区服务网面向社区和居民群众,所有的社区管理服务项目都通过“社区服务网”公开发布,项目要求、工作流程、服务标准、问题释疑等等都能一目了然;“信息库”是面向街道、社区和相关部门的工作网,社区的重点人员服务管理、基础数据、工作纪实等内容,都实现网上实时更新,改变过去统计数据靠人工、工作台帐“摞成山”的状况。使社区这一社会管理的末端触角更加灵敏、处置问题更加快速有力。

    注重民生抓服务

    创新维权保障机制

    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皇姑区始终把抓民生之本、解民生之急作为工作重点,狠抓民生诉求渠道建设。

    建立民生问题督导考核体系。在问题受理环节,建立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平台,依托网络分拣系统,实现了问题快速收集、处理、问效;在限时解决环节,各单位接到任务后要立即进行任务分解,责任到人,明确要求、时限和验收标准;在过程控制环节,建立“工作任务对账单”和“进度表”,分级管理,保证问题及时解决。在监督考核环节,建立了督导考核、综合反馈、群众评议等跟踪评价机制,有效地解决了民生问题处置过程中的“肠梗阻”问题。

    搭建631公共服务平台。631即“六条诉求征集渠道、三级平台联动办理、一套跟踪问效工作机制”。通过这个平台,使民生诉求实现了动态掌控、跟踪服务。该平台依托网络线上分拣系统,实现了问题快速收集、处理、问效,构成一个封闭的管理流程,变“坐等问题”为“主动找事”。

    有了这些环节,问题的解决就变从前的“无人过问”为目前的“一追到底”,不仅提高了民生诉求的办复率,也增强了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前置法律服务,建立网上法律咨询服务平台。加强民间调解组织,义工维和。八大妈式的调解团,延伸到社区,强化诉调对接,依法促和;建立专业性调委会,联动调和。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沈阳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提至240元
·沈阳从重处罚“打假”传言 派民警下基层辟谣
·沈阳:试点生活垃圾分类
·辽宁:179个摄像头监控整个沈阳中街
·沈阳超市开辟专区销售临近保质期食品
·沈阳和平区创新社会管理“和平模式”探究

·沈阳和平区创新社会管理“和平模式”探究
·沈阳公安践行社会管理创新
·沈阳:政法委书记“领衔”调研社会管理创新
·沈阳构建六大社会管理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