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天津

天津一中院建设科技防腐“五位一体”机制纪实

2012-08-13 13:55:1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是管理也是服务

    “今天上班一打开电脑,发现有几个案件出现黄色警示了,我得抓紧时间办了。”在民四庭法官陈晨电脑上的“法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里,记者看到了这些案件后面的黄色标识,“你要不及时处理,这警示会反复地弹出来。”

    在天津一中院,为防控人为干扰办案,降低廉政风险,各类案件都通过相关软件实行全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像陈晨遇到的黄色警示是该系统“时限提示”的一个功能。

    接着,陈晨又忙着给一位当事人回复留言,该当事人是通过天津一中院的在线诉讼服务平台网站,要求预约法官提供一份新的证据材料。在这个平台上,记者还看到了判后答疑、预约旁听等功能,全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我们感觉到的不仅仅是管理,更是一种服务,有了系统的节点控制,我们不可能拖延办案,而且我们可以在网上和当事人及律师进行沟通,节约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提高了效率。”陈晨说。

    在案件审理环节,天津一中院的信息化设计让法官掌控节奏,也在法官和当事人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让整个审判过程透明高效。而在立案环节,“随机循环自动分案”的方式也从源头上防范着人情案、关系案的发生。

    “案子分到哪位法官手里,完全由电脑说了算,谁也没法操控。”立案一庭副庭长刘砚华告诉记者,要是有人想在立案环节说情,想把案件分到特定的法官手里,肯定是做不到的。“过去碰到这种事情时比较头疼,要回绝还需要找很多理由,现在轻松多了,实际上对法官也是一种保护。”

    在案件审理和执行过程中的鉴定、审计、清算、评估和拍卖等对外委托事项中,天津一中院也严把防人为干扰关,完全实现了“机选中介”。天津击水律师事务所主任潘强对此印象深刻,在一起全国知名案件的代理过程中,当事人要求进行司法鉴定,鉴定机构就是机选出来的,“本来当事人情绪很大,但这个结果出来,他既不怨法官,也不怨律师,因为他认为这个机制是公正的,没有人为因素。”

    是监督也是保护

    “要不是庭审过程全程录了像,我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民三庭法官张吉堂说起被当事人投诉的那起案件时,情绪还是有些激动。

    原来,在一起房屋使用协议纠纷案件的审理过程中,被上诉人怀疑张吉堂在庭审时偷换了上诉人提供的一份证明材料,多次到天津一中院纪检监察部门投诉该事。后监察室调取了当时庭审的录像,发现法官并没有偷换材料的行为,终于还张吉堂以清白。

    亮点透视镜

    补齐监督“短板” 全员参与并受益

    科技和信息化,是一种能最大限度去除人为因素的管理方式,也是一种最“无情”的管理方式,在反腐倡廉这项最需要“无情”的工作当中,科技和信息化可以说是最理想的一种手段。

    谈到建设科技防腐“五项机制”的初衷,一封在院长信箱里收到的群众来信,让天津一中院院长刘金波记忆深刻,信中说:因为一个案子,我们去了你们法院三次,一次是立案,一次是开庭,一次是拿判决,然而这三次,我都觉得法院的审判很神秘,中间的过程我们根本不了解,然后我们败诉了,我们认为对方做了工作。

    社会上的信息和审判信息的不对称,引发了群众对法官廉洁的怀疑,使得刘金波和天津一中院党组一班人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回应和去除这种怀疑?怎么样建立一套既公开透明,又可以保护法官的防腐机制?

    采用科技和信息化手段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成了天津一中院的选择。刘金波说,群众怀疑的是审判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我们就尽最大可能把这种人为因素去掉,信息化的手段就是把审判过程全部公开化,所谓的全程、动态、可视的审判管理,所有措施都是围绕公开化展开的,都是为了避免暗箱操作,不管是分案环节,还是开庭环节,能引起合理怀疑的地方都用信息化的手段公开,让“阳光”照进司法的全过程,让群众信任法院,相信司法。

    在刘金波看来,信息化补齐了监督司法权运行的一块“短板”,他说,过去的反腐倡廉工作,对审判权运行过程的监督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科技防腐“五项机制”,重点放在了事中的监督,尤其在审判管理的信息化运用方面,无论是对案件的全流程规范化管理,还是网上办案、网上考评,都是实时的动态的,也是公开的透明的,都是“一把尺子”在量,所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案件的影响,预防了廉政风险。

    刘金波最后说,五项机制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通过一个信息化的平台,实现了人人参与科技防腐的格局,使大家意识到反腐倡廉工作不仅是领导的事,不仅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也是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参与、可以受益的一件事。同时,五项机制使单纯管理转化为“管理+服务”,在服务中提高干警对科技防腐的思想认同。

    点 评

    天津一中院党组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作为法院重点工作来抓,充分运用信息化科技手段,着力解决传统纪检监察工作中“重惩轻防”的弱点和“事前事中防控”的盲点,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该院依托信息化建设平台,建立了“预警、防范、管理、监督、纠错”五项机制,注重科技防腐过程中的管理,对法官办案全程、可视、动态的监督,强化制度规范,措施得力,廉政建设亮点突出,促进了法官办案作风严谨,廉洁自律,公开透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实现了审判和反腐倡廉工作双丰收,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司法公信力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北辰区天穆村党委书记 穆祥友

    (记者 罗书臻 祖先海 通讯员 孔 娟 尹福利)

[责任编辑:王苗苗]
相关报道

·央财与天津高院共建“国家级法学教育实践基地”
·天津人大支持法院基层基础建设
·天津“法律六进”制度化实现法制宣传规范化
·天津设立147个检察工作室解决群众问题800余件
·天津贯彻援藏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
·天津法官张瑞泉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天津法官张瑞泉事迹引起强烈反响
·天津高院中央财大共建教育实践基地
·天津政法委:把维护稳定放在高于一切位置
·天津启动社会治安百日整治
·天津海事法院探索涉外送达机制提高审判质效
·天津法院推动审判管理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