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阎志江
记者: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西部省会城市,贵州省贵阳市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决心和努力让人钦佩,取得的成效令人眼前一亮,是什么催生了贵阳的改革举措?
李军:当前贵阳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各种社会管理事务集中到社区。但在传统的“街居制”模式下,街道办事处主要精力在抓经济、抓创收,社区居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很难承担日益繁重的社会管理事务。如果仅在原有框架下进行改良式的“修补”,很难从根本上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必须从改革入手,突破传统观念、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方法手段。
记者:改革有什么整体考虑?
李军:群众得到实惠,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贵阳市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就是以群众工作统揽社会管理工作。贵阳改革的框架脉络是:在管理体制上,撤销街道办事处、成立直接面对群众提供服务和管理的新型社区;在组织架构上,实行“一委一会一中心”,社区“大党委”是领导核心,居民议事会是议事协调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是工作平台;在运行机制上,将社区机构纳入事业单位序列、工作人员纳入正式编制、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办公和服务场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通过这样的改革举措,实现做实做强基层,扁平化管理的目标。
为把社区管理和服务触角延伸到最基层,贵阳市把社区划分为若干个网格,通过社工、义工相结合的方式配备网格管理员,做好治安巡防、矛盾调解、民意收集、便民服务等基础工作。
记者:怎样让改革保持持久活力?
李军:贵阳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开展时间不长,新型社区运转还存在不少问题。贵阳将不断总结、不断提升改革措施,进一步理顺新型社区“对上”和“对下”关系,科学界定社区公共服务与市场服务边界,完善社区扁平化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增强居委会自治功能,发挥好居民议事会作用。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努力,新型社区运行一定会更加顺畅,更好地履行“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四大职能。
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
□阎志江
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的理念,成立社区服务中心,直接面对群众提供公共管理服务,促使基层工作重心从过去的“围绕经济指标转”彻底转变为现在的“围绕群众工作干”,在加强和创新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工作中,贵阳抓住了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并探索出一条破解之道。
在改革中,贵阳市坚持把群众工作理念贯穿社会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市、区(市、县)两级成立党委群众工作委员会,还是成立群众工作中心,都是将社会管理的着眼点放在基层、放在群众,将社会管理工作与群众工作统筹起来。这种做法,实现了矛盾纠纷的“一站式”化解、群众需求的“一条龙”服务、信访事项的“一体化”办理,把矛盾纠纷的“中转站”变成了“终点站”。
从群众利益出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从群众利益出发的改革必将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从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贵阳市的改革成果必将随着对群众利益的尊重而不断地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