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上海

上海:大联动大联勤创大平安

2012-08-12 10:00:1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记者 刘建

    7月28日14时30分,在这个烈日当空的星期六下午,记者在上海火车站周边采访。

    “宅以门户为冠带”,作为申城最大的旅客集散地,上海站地区终年人流如潮,熙熙攘攘。但举眼望去,却见周围街面整洁,绿树成阴,管理有序。这无疑会给南来北往的旅客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

    罗马城并非一朝一夕建成,上海所有区县全部建成“平安城区”也绝非毕其功于一役。对此,上海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丁薛祥认为,正是近年来上海综治工作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才赢得了社会安定有序,群众安全满意的良好局面。

    不断完善三级应急联动体系

    自2010年上海市开展“治安混乱地区排查整治”工作以来,闸北区综治办加大部门协同和社会联动力度,对榜上有名的铁路上海站地区,实行公安、工商、城管、税务、文化、卫生、市容等条线部门联动整治,并设置了73个“钉子岗”,安排了277名安保人员开展执勤固守,根治了这里存在已久的扒窃、销赃、招嫖等诸多治安顽症,“上海第一窗口”的治安环境终于迎来了久违的安定与祥和。

    “为了有效维护城市的公共安全,上海不断完善市级、区县、街镇三个层次的应急联动工作体系,建立了市应急联动中心,大力推进区县的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动’,积极推进街镇的城市综合管理‘大联勤’。”上海市综治办主任林化宾告诉《法制日报》记者。

    2010年,闵行区率先在区级层面建立了“大联动”中心,发挥统一指挥、协调、监督的功能,各街镇、各部门加强协调联动,相互配合:居村委层面分别整合了社区保安、社区综合协管、房屋协管、就业援助、文化协管员等6支管理力量;街面分别整合市容环境管理力量和治安巡逻力量;各街镇将楼组长、物业保安、志愿者等体制外人员纳入基层力量。目前,闵行区联动中心与全区52个职能部门、13个街镇分中心和521个基层工作站实现了信息共享和工作联动。

    人民调解更趋专业化规范化

    “乙方一次性补偿甲方36万元整,扣除已支付的5万元,余款经司法确认后7个工作日后支付……”7月16日上午,从河北承德专程来沪的霍女士,郑重地在调解书上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她没想到,今年初哥哥霍某意外去世所酿成的医患纠纷,自进入浦东新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程序后,从调解、签协议到司法确认,只用一天时间就得到全部解决。面对黄绳士等几位调解员,霍女士激动地说:“你们的调解是公正的!”

    “近年来上海人民调解化解纠纷的种类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仅仅局限于社区群众常见的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出现了大量的房地物业纠纷、劳动争议、医患纠纷、交通事故等社会热点难点纠纷。”上海市司法局局长吴军营告诉记者。2011年上海市共受理纠纷23.5万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8.8%,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了基层。

    经过数年的大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建设,上海当下已经织就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市18个区县全部建有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210个街道乡镇全部建有同律师事务所结对的人民调解工作室,5千多个居(村)委全部建有同律师结对的人民调解委员会。

    电子巡查系统一览社区风云

    对于什么是衡量社会管理创新是否有效的根本标准,丁薛祥有这样的经典表述:要从群众的需求出发,要以社会矛盾的化解、人民诉求渠道的畅通和社会治安秩序的好坏作为衡量标准。

    长宁区华阳街道的经验印证了这个道理。今年以来,华阳街道给全社区829个重点区域、重要场所都安装了电子签到表,由社区公共安全室工作人员、居委会治保主任和综治协管员携带设备,对不同点位的消防设施、特种设备等进行周期巡查,及时消除隐患,切实提升安全稳定的预判预警能力,保障社区公共安全。

    “这是我们今年4月刚刚启动的‘电子安全巡查系统’。”在华阳街道综治中心,有一张特殊的社区电子地图。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国庆指着由6块显示屏组成的大屏幕向记者解释说:“你看,地图中的绿色区域示意已检查且情况正常,蓝色表示在本轮周期内还待查,红色则提示已经检查但有损坏、过期等异常情况,需要及时处理。”

    华阳街道于2010年9月开通了“社区电子走访日志系统”,要求居委会的专职干部、专职社工、社区民警、社区综合协管员、志愿者以及社区事务受理、社区卫生服务等工作人员,结合日常服务管理,开展“组团式走访”,重点做好残疾人、独居老人、精神病人、吸毒人员、刑释人员等重点人群的走访工作。

    “有了这两个‘电子系统’,整个街道的‘社区风云’可谓了然于胸!”周国庆说。

[责任编辑:张学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