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山区法院审监庭庭长李修满接上话茬:“我也有同感。整个庭审比较流畅,但争议焦点过于宽泛,此外想提醒合议庭注意一下司法行为的细节,合议庭法官进入法庭时,全体人员应该起立,以体现庭审的庄严感和法官的尊荣感。”
“庭审小结对案件事实归纳后应询问当事人有无异议。”“在个别环节上,合议庭控制庭审的节奏略显拖沓。”各参赛队法官踊跃发言。这样的畅所欲言,让记者不禁被这一“开卷竞赛”的坦诚氛围打动。
“展现、赛出的是精品庭审精品文书。”徐州中院院长李后龙告诉记者,本案审判长和审判员在庭审驾驭能力等方面是法院“种子选手”,而庭审流畅程序规范是比赛制作出优秀裁判文书的基础。
记者由此向李后龙提出两个问题:其一,包括参赛选手均是资深法官,竞赛强烈的精品意识与“两评查”所要求“一线法官全员参与”的群众性是否存在冲突。其二,这样经过充分交流的“开卷竞赛”如何体现竞赛创先争优的目的性,是否“命题作文”会导致“雷同试卷”。
“包括庭审评议在内的充分交流可以让各参赛队充分占有信息,而对呈现的所有信息、观点各参赛队会有自己观点鲜明的取舍与论述。所以活动开展以来,的确份份是精品文书。然而,是百花齐放的精品文书。”李后龙接着回答记者的第一个问题,“竞赛的全员参与性我们主要通过网络,将庭审过程评议过程和所制作文书给予全员展示。”他补充说道,“实现全员素质能力的整体提升,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标杆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一个面向全员的参照很重要。”
竞赛万花筒:线线拓展司法能力全面增强
“同命题裁判文书制作竞赛活动”已在徐州法院开展了4年多。活动发起人之一,徐州中院党组成员刘慎辉介绍,2008年,徐州中院率先在民商事系统推行了这一举措,主要源于社会对法官的职业素质要求和期望越来越高,如何通过一项活动同时提高法官多项司法能力的这一思考。
“然而‘两评查’赋予其新的创新点。包括让赛制安排更多聚焦于庭审与裁判文书这两项法官最基本最重要的司法能力。”一直关注、参与徐州法院该项活动的江苏省高院审监二庭庭长俞灌南认为,竞赛最大看点在于有机贯穿两项评查内容,做到了“两评查”的“两结合”,以及学习和竞赛的有机融合。
在他看来,相比于出试题、看信息式裁判文书制作常规竞赛,听一个鲜活的庭审,以真实的案件庭审作为竞赛素材,参赛选手动态实时把握、判断信息和事实,这样的同命题“更能比出基本功,更能锻炼‘沙场秋点兵’的临场与实战能力”。
记者了解到,此项活动开展以来,徐州基层法院的审判质量与效率指标运行态势不断优化,上诉率、发改率持续下降,法官的庭审能力、司法调研能力、法律适用能力显著增强,裁判文书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由此及彼,线线拓展。去年以来,徐州中院逐步推广该项活动在民商事条线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延伸至刑事、行政、少审、审监等各个审判系统,以此推动法官司法能力的全面提升。(记者 朱 旻 通讯员 刘秋苏)
·徐州“泉山执行模式”带动各地破解司法难题
·江苏徐州铜山区拘留所推行管理教育新模式
·校车安全列入徐州社会管理重点项目
·江苏徐州法院创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组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