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上午的停电,让我再次挥起狼毫,临帖王羲之。蘸墨落笔,那种流畅和婉转,还有那沉浸和陶醉的感觉,就像一曲悠扬的小调和一段恢弘的大合唱完美的衔接,抑扬顿挫,别有一番天地。
我有一种不由自主的书法观赏情结,这缘于父亲从小对我的激励和从严读书习字的要求。时而共同探讨和交流,当然更是少不了文房四宝以及柳公权、颜真卿、王羲之、黄自元、张旭等名家书法精品字帖的添置。我总是留心去观察和用心灵感受创作者运笔落笔的荡气回肠,万态乾坤。从字体的辨别,行文的内涵和结构来观赏作品之美,力争达到共鸣。
书法之美美在意境。临摹创作,少不了凝神屏气,心神交融;少不了平和心态,运笔自如;更少不了一种落笔收笔的意境,一种下笔如有神的境界。庄重、洒脱、细腻,都可以在书法中细细品味。如《兰亭序》中王羲之用笔随心所欲而方法具备,点画凌空蓄势,落纸极变化之能事,点画之间,字行之间,呼应顾盼有情,生机灵动,尽显晋人潇洒自然的风韵。近来细读朱镕基等人传记,他们对书法颇有爱好,习字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这是一种文化内涵的外在表现,更是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高雅志趣。当前,尤其是中青年,有多少人能随即挥笔落墨?我想,仅拿硬笔书法一项,都少有人。
书法之美美在底蕴。我少读古文佳作,书法的杰作,临摹的范本,多为绝世经典。可想,提笔之际,脑海中没有库存怎么行?临摹更是无不师从名笔,文自绝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都能让人的涵养和书卷气沉淀。由此,朗诵古文和背诵佳作会逐渐成为一种兴趣。国内外知名的画家、书法家范曾,滴墨成金,其身上那种大气、涵养等浓厚气质,令人肃然起敬。略读了前辈的自传,为其艰辛经历和对艺术、文化的无限追求感到由衷的叹服……他的字体苍劲有力,妙手偶成,意蕴连绵,犹如浑然天成,让观赏之人美不胜收。
书法之美美在万象。楷、隶、行、草、篆,形体不一,起运收笔各不相同,线条粗细不一。五种字体使用的场合极为讲究,当然,作者落墨的心境都不一样。楷书隶书庄重正统,行书自然活现,草书激昂奔放,篆体古韵独到。结构和线条千变万化,神态动人,遒劲婉转。略微的托笔和收笔,意蕴犹长。墨韵浓淡枯润的变化,展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象,犹如音乐乐章中高低快慢的节奏感。让人沉浸于中,难以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