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法学前沿

妥善处理纠纷 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

2012-08-09 10:11:3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江西省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涉诉群体性事件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因各类案件引发的涉诉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为准确把握处理涉诉群体性事件的具体情况,江西省上饶市中级人民法院搜集了自2005年以来出现的34起涉诉群体性事件典型案例,对涉诉群体性事件进行了调查研究,对处理涉诉群体性事件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做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就有效处理涉诉群体性事件进行了思考。

    一、涉诉群体性事件主要特点

    人民法院承担着异常繁重的审判、执行和涉诉信访工作任务,在立、审、执各个阶段随时都可能因为工作不当引发涉诉群体性事件,并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在立、审、执各阶段都可能突发群体性事件,且以执行中频出群体性暴力抗法事件最为突出。涉诉群体性事件是因案而生的多种力量聚集异化的结果,只是通过瞬间爆发的形式出现,因此,在立、审、执各诉讼阶段都可能突发(见图一)。如在立案阶段,当事人对司法解纷无限期待与法院依法不予立案间的冲突,可能会因当事人情绪一时激动引发群体性事件;在审理阶段,随着案件审理工作的进行,当事人期待的诉讼利益发生变化,情绪激化的当事人往往会通过闹访、威胁、伤害法官、冲击法庭等极端方式来试图影响和改变法院对案件事实的认定和证据的采信,以实现期待的诉讼利益,其中以人数众多的涉农民工工资、企业破产改制、山林权属确权、黑恶势力团伙犯罪等类案件在审理中发生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最大。从群体性事件数量和严重程度上看,执行阶段频发的暴力抗拒执行事件对法院工作的影响最大。

    (二)涉诉群体性事件形式多样。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见图二):一是当事人因诉聚众围堵、冲击法院;二是当事人因诉群体性非正常闹访,这类群体性事件虽然冲击的是有关上级机关,但也是因法院对有关案件的处理引起,最终也需要法院来具体处理;三是当事人群体性暴力抗法、抗拒法院执行;四是当事人及其家属之间因诉群体性斗殴;五是当事人因诉网络群体性事件,通过网络将诉讼案件的相关情况传播开来,并通过网民的大量跟帖和转载,使案件事实本身被歪曲,法院因此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影响了法院正常的审判工作。

    (三)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类型较为集中。一是民事案件中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多为群体性民事纠纷案件。二是由农村土地征收、城市房屋拆迁、山林权属、企业改制等社会热点问题引发的群体性行政争议较为突出,有的直接由多人共同提起诉讼,有的虽然原告只有一人,但在原告身后,有着成千上万与原告有相同利益的支持者,一旦处置不当,极易造成巨大社会影响。三是在刑事审判中可能引发或面临的群体性事件的案件类型主要有死刑案件、群体性事件引发的刑事案件、黑恶势力团伙犯罪案件和农村集资诈骗案件等。四是执行案件易引发群体性暴力抗法事件的案件类型或情形主要有以村集体等基层组织、企业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执行案件,赴偏远落后农村对被执行人采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类执行事件。

[责任编辑:季上平]
相关报道

·四川利州区检察院:基层检察室及时参与处置群体性事件
·处置群体性事件也需“内外兼修”
·黑龙江绥化群体性事件三辅警工作方法不当被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