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江西省委中心组在南昌举行集体学习会,深入探讨当前社会稳定形势和维稳工作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做好全省社会稳定工作。省委书记苏荣主持学习会并讲话。他强调,要切实抓好发展,着力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要大力改善民生,着力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要敢于担当,善于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稳定因素,减少不稳定因素。要加强预警排查,着力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本次专题学习会邀请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吴必康教授作《世界工业化城市化中社会矛盾的特点规律和社会调控》的报告。
苏荣在讲话中指出,各级党委政府要认清形势,牢记使命,切实增强做好社会稳定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今年以来,我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社会大局持续保持稳定,呈现出“四个没有”、“一个领先”的良好态势,信访工作实现“五个下降”。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攻坚期、经济体制的转轨期、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各种社会矛盾交织叠加,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仍然不少。从我省来看,社会稳定形势虽然总体平稳,但不能有丝毫的疏忽和麻痹。要时刻绷紧稳定这根弦,坚决防止出现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恶性刑事和治安案件、重大群体性事件以及重大安全事故,以江西的稳定支持全国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
苏荣强调,当前,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重大政治责任。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抓发展是政绩、抓稳定也是政绩,抓稳定就是抓发展”的思想,以更大的决心、更扎实的工作,确保全省社会大局稳定。要切实抓好发展,着力打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加快发展,是实现江西崛起的根本途径,也是化解各类矛盾的根本之策;不加快发展,就无法缩小同全国的差距,不仅难以解决许多社会矛盾,而且势必产生更多社会矛盾。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为社会和谐稳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当前,全省上下要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用讲话精神统领当前各项工作,以全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为龙头,牢牢抓住打造南昌核心增长极、推进九江沿江开放开发和加快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的有利条件,认真贯彻稳中求进、稳中快进的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抓项目、扩投资,坚定不移转方式、调结构,奋力迈出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更大步伐,以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实际成效,进一步促进全省社会的和谐稳定。要大力改善民生,着力夯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条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之策。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抓,持之以恒,抓紧抓好,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实施民生工程,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策举措,既着眼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落实普惠性民生政策,下大力气解决多数人关注的问题,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又更加重视和关注困难群体民生,切实解决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尤其要高度关注困难群众、偏远山区群众就业、教育、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性住房建设、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工作。要敢于担当,善于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稳定因素、减少不稳定因素。有矛盾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视而不见、被动应对。对大量社会矛盾,如果不是及时发现、主动化解,总想“捂住”、“堵住”,必然导致问题在拖延中扩大、矛盾在累积中激化。一方面,要下大力气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问题和矛盾。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遗留的历史问题和矛盾,要不回避、敢担当,逐步解决,这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要掌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主动权,着力强化日常矛盾纠纷的主动排查化解,有效防止社会矛盾的累积。矛盾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没有矛盾的社会是不存在的。我们的工作、决策、办事都会产生矛盾,这是无法避免的。但是任何时候不能积累矛盾,绝对不能把问题留给后人。要加强预警排查,着力提高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各地各部门要尽可能地把事情想在前头、工作做在前头、问题解决在前头,千方百计把矛盾控制在初始阶段、化解在基层一线、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加强预警信息网络建设,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切实做到急事急报、特事特报、大事快报。要加强信息研判,深度查找和分析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稳定风险评估,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苏荣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本着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责任,动员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断提升社会管理水平。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建立完善网格化社会管理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方法,努力实现社会管理由刚性管理向柔性服务转变、由应急式治理向常态化治理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进一步延伸社会管理的触角,把各项稳定工作全面落实到基层,切实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坚持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不断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访维稳工作体制机制,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矛盾纠纷排查等制度,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舆论引导上下工夫,落实第一责任,不断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各地各部门一把手是维护稳定的第一责任人,问题一旦发生,必须及时果断处理,主要领导必须第一时间到现场。要充分认识到,维稳信访工作绝不是负担,而是党委、政府的群众工作。要认真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等制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记者傅云、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