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怀铁路黔江境内途经7个乡镇,沿线群众及大牲口横穿铁路比较频繁,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却是铁路最大的安全隐患。”黔江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黔江地处武陵山区,铁路桥梁多、隧道多,沿线防护栏杆、铁丝网等物防设施不如平原地区完善,加大了护路联防工作的难度。
如何破难题、保安全、保畅通?
“对重点对象和重要节点实行人对人、点对点的管控,把安全隐患控制在萌芽初期,把不稳定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筑起平安铁路坚实的第一道防线。”该负责人说。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黔江区政法委就组织人员对威胁铁路安全的各类对象进行了全面摸排。针对沿线居民中的困难群体,对其逐一造册登记,落实监管责任人;针对大牲口,实行建档录入登记管理,定期排查,按时回访,落实专人看管。
针对横穿铁路现象突出的路段、道口情况,该区探索了点、线、面联动巡防模式,由沿线乡镇街道、铁路部门联动配合,逐一落实专人进行定时、定点的日常巡护工作。
同时,该区广泛开展“1+1”(1名学生带动1个家庭)铁路法规知识宣传活动和“爱铁路、爱生命”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困难群体、大牲畜饲养户、机动车驾驶员和铁路沿线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使横穿铁路的不良行为得以从源头上规范,各类安全事故和案件明显减少。
多方联动保平安
“黔江境内铁路隧道长、桥梁多、道口复杂,且沿线山高坡陡,每一个地方都有可能产生安全隐患,因而必须调动并协调多方力量参与铁路联防工作,进一步确保铁路安全畅通。”黔江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4月,渝怀铁路濯水段两座人行天桥的栏杆发生锈蚀。当地乡镇护路办的工作人员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协同附近联防大院抽人轮流值守。黔江区政法委收到上报后,积极与铁路方面协调,半个月之内锈蚀栏杆就得以更换和加固。
去年9月,黔江区铁路派出所的工作人员发现,濯水镇蚂蝗沟的村民们因水源地位于铁路另一侧的山上,每天都要横穿铁路挑水。为此,两家单位协同火车站主动与濯水镇政府衔接,从对面山上铺设管道,引水进村进院,一举解决了群众取水与铁路安全问题。
“目前,全区有各类专职护路联防队伍、铁路护路信息员队伍、平安铁路护路志愿者队伍和铁路大院联防队伍共1000余人,并重点完善了层级责任制和奖惩激励两项机制,形成地方政府协调、铁路管理联动、铁路派出所主抓、沿线群众参与的‘四股’力量,有机整合的联防网络,强化了护路联防和平安创建工作。”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近年来黔江将护路联防工作的日常考核权下放至乡镇护路办和铁路派出所,定期不定期召开铁路部门和地方政府联席会议,形成“信息互通、考核联动、安全共保、平安共创”的工作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该区在开展群防群治中勇于开辟新路子,建立了“1+X”大院护路联防机制,将铁路沿线中心户与相邻周围若干居民户组织起来,建立护路联防大院,民主选出院长,联户联防,扎实推进义务巡逻、纠纷调解、隐患排查、护路宣传等工作。
人人参与创平安
“人人为铁路尽一份责,人人为铁路出一点力,就能铸造平安铁路。”黔江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如此描述全民参与铁路护路工作的重要性。
据了解,近年来黔江区逐渐明确“四级”责任主体,形成从上至下共同维护铁路安全的氛围。在黔江,有以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铁路护路联防工作协调小组,有专门的护路办公室;在乡镇、街道,有相应护路联防工作协调小组和护路联防大队,并由当地综治办主任兼任队长;在村居,实行村(居)委书记、学校校长、企业负责人和大院院长负责制,乡镇与其签订责任书;在农户,由大院院长统领,落实户主承包责任制,制发《铁路护路联防公约》。
据了解,该区近两年来共举办铁路安全知识讲座30场次,组织平安铁路文艺演出15场次,编发《平安铁路宣传手册》5万余册。截至2011年底,全区已命名“平安铁路示范大院”14个,先后表彰“平安铁路示范户”800余户。
黔江区已持续3年实现铁路沿线“无重大政治事件、无暴力恐怖事件、无群死群伤事故、无重大恶性刑事和治安案件、无群体性事件”的“五个零”目标, 并于今年6月顺利通过“全国平安铁路示范区”初审,继“一体化大综治”、“发铭调解室”之后,“铁路护路大院联防”这一平安建设的新品牌又将在黔江诞生。
·中央综治委护路护线联防专项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灵武市召开护路护线联防专项组工作会议
·山西召开省综治委护路护线联防专项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