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地方要闻> 北京

"7·21"特大自然灾害发生半月后探访北京异乡人

2012-08-07 10:30:3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村支书石文迎,果各庄最忙的村干部

    “遭灾了,就不能分本地外地,救援可不能做两锅饭。”

    这些天,石文迎忙坏了。

    灾民生活保障、街道垃圾清理、危房清查、疫情防治等等,事无巨细,身为村支书的石文迎对哪一项都马虎不得。

    果各庄村是个外来人口较多的村子,主要来自江苏、江西、浙江、山东等地。“到目前来看,97%的房屋都没有问题,大家陆续搬回了原来的家。”石文迎说。

    “遭灾了,就不能分本地外地,救援可不能做两锅饭,一切都按照一视同仁的原则。”他肯定地说,“经过统计,我们发现本地村民的损失不大,没有影响基本生活,紧急救灾物资主要发放给外来人口。”

    石文迎所说的紧急救灾物资,包括矿泉水、方便面、米面油、燃气灶等,多数投向了工业小区。记者从房山区民政局了解到,在本次救灾物资发放中,本地人口和外来人口没有区别,都是根据统计数据上报后统一配发。

    采访时,记者还见到了国家电网首都电力共产党员服务队朝阳分队的队员们,他们带来了500斤鸡蛋和近百箱饼干零食。“来自社会上的捐助也不少,政府、社会、个人都发动起来了。”石文迎说。

    有了基本生活保障,灾民和企业开始积极自救。厂区已经有四五家受灾程度较轻的企业恢复生产,近期一周内大部分企业将恢复生产。因损失较大,各家企业多少都存在资金困难、人员紧张等问题。

    石文迎说,“现在已经有企业开始申请小额贷款,我们正帮他们联系银行和相关贷款单位。下一步,我们还会考虑在租金、人员等方面提供支持,希望他们能够尽快恢复原来的经营状况。”

    “通过这场特大暴雨,检验出来了村子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下一步我们将请专业部门对村北排水问题作一个长久规划,计划雨季过后进行工程施工,希望建设一个更好的果各庄村,以后不管遇到什么灾,都能够给全村人安全、踏实感。”

    【调查背景】

    没人忘记,在那个雨夜的京港澳高速上,百余名农民工伸向受困人员的有力大手;

    没人忘记,靠着使不完的力气,一连救出五名邻居的安徽小伙的邻里情谊;

    没人忘记,顶着烈日、冒着大雨,在半月内建造出数千套安置房的农民工兄弟。

    可是北京的同一场大雨,有多少异乡人受灾?他们灾后生活怎样?媒体少有关注。

    北京市房山区是重灾区,这里有一座村庄,本地人口大约1500人,流动人口达到2000人。由于居住地理环境因素,异乡人灾情重于本乡人。

    这座村庄,叫青龙湖镇果各庄村。灾后半月,本报记者走进了果各庄村。

    【记者点评】灾后救助 拒绝户籍壁垒

    面对灾后救助,人们有点担忧:外地人和本地人,会不会在灾后救助中厚此薄彼。

    这个担忧很快变成笑逐颜开。

    救灾过程中,北京市作出明确回应:发放物资一视同仁,确保每户灾民的基本生活保障。

    所有被大雨侵袭的群体,灾后共同的身份,就是灾民。无论外地人还是本地人,只要他们同样做出了贡献,缴纳着同样的税负,承担着同样的义务,在灾难中遭受着一样的伤害,就没有理由在灾后被剥夺平等接受救助的权利。

    灾后救助关乎社会公平,需要一视同仁。 (记者 魏薇 商旸)

[责任编辑:王苗苗]
相关报道

·北京7.21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遇难者人数升至79人
·北京7.21特大暴雨新发现遇难人员1名
·北京“7.21”特大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因公殉职人员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