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益的驱使下,假证制售违法犯罪活动已经成为一块丑陋而又顽固的“牛皮癣”,严重影响着社会诚信体系的健康发展。
证件、印章在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中发挥着证明身份和资质的重要作用,公文代表着政府的行政决策,假证件、假印章、假公文泛滥,将严重影响社会诚信建设,给国家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带来重大隐患,尤其是一些制贩假证活动还往往与诈骗等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交织在一起,容易衍生其它严重犯罪,影响社会治安稳定。
今年以来,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机关大力开展“打假证建诚信”专项工作,集中打击制贩假证件、假公文、假印章等违法犯罪活动,促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打假证、建诚信,全国公安机关以“打”开路,成为打击制售假证的急先锋。
打有目标:集中梳理线索,广辟信息来源
假证虽小,危害巨大。今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增强主动意识,深入排查,集中梳理了一批制贩假证线索。
“像打击毒品犯罪一样打击制贩假证活动”。甘肃省公安机关在这样的工作指导思想下,主动搜集线索,广辟案件来源,确保打击精准、有的放矢。当地公安机关治安部门通过新闻媒体公布举报电话,获取案件线索,对喷涂、张贴、手机短信等制贩假证联系电话进行甄别收集,共搜集相关线索4.2万余条;同时,积极协调城管、环卫等部门,对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的线索及时移交,共收集到相关线索5000余条。同时,当地建立了通讯工具数据库和制贩假证重点人员信息库,第一时间掌控信息。甘肃公安机关共破获各类制贩假证案件197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74名。
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制贩假证刑事案件3600余起,抓获各类涉案人员3200余名,打掉窝点2900余个,收缴各类假证件、假印章150万余件,有力打击了此类违法犯罪活动,促进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打有重点:全方位取证,开展集群战役
“擒贼先擒王”。要整治制售假证的“顽疾”,就要突出打击重点,揪出那些躲在幕后、操纵制假、组织贩假的团伙首要分子和那些以此为业、屡教不改的违法者,将打击锋芒直指犯罪活动利益链条的上端。
2011年12月,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获取了一条制贩假证线索:浦东新区可能存在一经营数年、专门为制假证章窝点提供原材料的团伙。经过3个月的缜密侦查,一个在上海有10余个制贩假证窝点,涉及浦东、宝山、闵行等6个区的犯罪团伙浮出水面。犯罪嫌疑人李某、王某等租赁中转仓库存储,采取自驾车、租车或物流快递等形式,为宝山、闸北、闵行等区的假证章制作窝点送货。
上海市公安机关调整思路,注重在重点环节排查线索,在研判线索后并没有就案论案、急于求成,而是确定了“全方位取证、全环节查获、全区域收网、全网络摧毁”的工作思路,注重自上而下梳理犯罪网络,深入细致查找犯罪窝点、中转仓库和储运渠道,从而牢牢锁定了团伙首要和骨干分子。
3月30日晚,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正式启动“2·17”专案集群战役统一收网行动。800余名民警分成71个小组,同时开展抓捕,一举捣毁制贩假证窝点55个,打掉制贩假证团伙5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97名,查缴各类假证件32.4万余件,此案是目前一次打掉制贩假证团伙、捣毁窝点、抓获人员、查获假证件数量最多的案件。
打有声威:强化区域合力,发动专群协作
制贩假证这一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方方面面,单靠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在此次专项打击工作中,全国各地公安机关强化警种、区域、部门协作配合,形成了统一打击、统一清理、统一整治、统一管控的工作机制。
今年5月,湖南省公安机关与浙江省公安机关签署了《湘浙两省公安机关治安部门打击制贩假证警务协作暂行办法》。湖南省公安机关加强了与相关省份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及时交流、共享信息,组织开展联合打击整治行动,形成打击制贩假证的区域联动合力。湖南省公安机关充分开展专项警务协作,层层落实区域警务协作措施,共同打击制假违法犯罪。
哈尔滨市公安机关以空前的规模开展专项打击,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合力围剿假证的工作格局。当地市政府把打击制贩假证工作上升为政府行为,纳入到各级政府和各个相关单位的绩效考核范围,市长亲自协调各个职能部门齐抓共管,解决了公安机关单打独斗的问题。哈尔滨市公安局还主动会商,与城管、工商、税务、行政执法、文化和新闻出版以及各个区(县)政府、街道办事处等部门联手,共同打击制贩假证的违法犯罪行为。
在注重警种、区域、部门间协同作战的同时,各地公安机关也通过多种渠道揭露制假贩假、买假用假的危害,倡导社会诚信建设,发动广大群众举报了大量制贩假证的黑工厂、黑作坊、黑窝点。
湖南省公安机关在重点县市推行了县委、县政府与重点乡镇签订责任书、发布“告全县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等措施。他们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优势,采取专群结合的方式,及时掌握曾经从事和可能从事制贩假证人员的基本情况。
哈尔滨市公安机关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开展打假证成果实物展览、媒体密集宣传报道等形式,帮助群众认清假证的巨大社会危害,还组织广大民警深入社区、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号召市民积极协助警方有效打击此类违法犯罪,形成了“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浓厚社会氛围。
行动至今,湖南省公安机关共立制贩假证章案件136起,破案128起,抓获制贩假证违法犯罪人员122名,查缴假证章10301个;哈尔滨市公安机关共端掉86个制贩假证窝点,打掉2个专业制贩假证网站,收缴各类制假证设备600余台、各类假证件近10万本、假印章近2万枚、假发票近135万张;依法处理制贩假证违法犯罪嫌疑人475名。
构建诚信:尚需人人努力齐抓共管
根除制售假证之难,在于假证已侵袭社会生态之中,因而成为高回报的“产业”——制造假证成本低廉,假证范围无所不包,买假卖假者愿打愿挨,需求推动供给,利润滚滚而来。
若想彻底根除假证,还需斩断假证背后的利益链条,净化社会生态。在谴责制贩假证者的同时,我们应该追问,为何一些用人单位过于注重“硬件”而轻视能力这个“软件”,唯证是从、文牍至上?对于使用假证的人员,是否应将他们的信息及时通报劳动人事、教育、银行等部门及所在单位,载入诚信记录,提高买假用假者的违法成本?我们还应该追问,何时能够建立起具有公信力的人才评价体系,破除唯文凭论,并完善证件认证制度,严密证件防伪措施,让假证件无空隙可钻?
假证,是危害社会诚信大厦的毒瘤。根除假证,需要建立起全国联动、各方合力的打击机制,并需要辅之以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每个人都对此负有责任,也都会从中受益。(记者 王文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