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有事找政府”
当自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第一次登门时,退休工人张万银夫妇断定:这是个骗局。
工作人员是这样介绍的:嘉峪关市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本市户籍6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注册。注册后,免费安装“一键通”电话,老人拨打12345或“一键通”,在家便能享受家政、餐饮等上门服务。服务费用按照不同等级从优惠20%到完全免费不等。
张万银的老伴何德余今年62岁,重度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工作人员说,何德余属于A3类老人,注册后每天可免费享受家政人员上门服务一次,免费10元午餐一份。
“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张万银回忆说,直到居委会工作人员上门宣传,他才相信这是真的,并于6月初注册。一个月后,他将一面锦旗送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感谢党的好政策,为民分忧解难。”面对上门采访的记者,张万银眼圈红了,他指着正在给老伴按摩的家政服务人员任晓琴说,“她每天都来,什么活都抢着干,洗衣做饭、打扫卫生,还陪我们聊天,真是比亲女儿还亲”。
据了解,今年以来,嘉峪关建立了由政府主导,财政补贴,企业运行,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的新模式,被赞誉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截至7月底,全市已有4011名老人注册,数十家企业报名后经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联合工商、税务、质检等部门审核把关,12家优质企业成为加盟企业。”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主任冯亚维说。
12345,并不仅仅是一部居家养老服务电话,而是一部民生热线,一部政府与群众心连心的电话。
8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嘉峪关市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看到,“12345有事找政府”的宣传语贴在中心玻璃门上。走进该中心指挥调度区,9位“12345”热线服务人员正在忙碌地接听电话。
大屏幕左侧显示了“12345”数据:7月份累计接到服务请求8258次;7月31日242次,其中咨询服务16次,建设服务4次,投诉服务1次,居家养老服务221次。
“居民拨打12345后,工作人员将按照服务类别给不同的单位派单,派单单位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指令后,将信息反馈,中心再致电服务请求人确认服务质量。”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刘永军说,中心已经和城乡47个社区及100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实现互联互通,可协同处理群众各类诉求。
以小平安铸就大平安
走到“家庭成员寄语栏”前,支海燕认真看了一眼栏中央他和妻子的合影照片,妻子在照片上写道:“享受安全,追求品质,快乐生活”。支海燕是酒泉钢铁集团碳钢薄板厂生产准备倒班组一名普通工人,“家庭成员寄语栏”是他所在班组开展“平安细胞”建设的一项举措。
“钢铁行业是高危行业,易发安全事故。”碳钢薄板厂党委书记苏有平说,为此,薄板厂从2010年开始,大力推进“平安细胞”建设,通过关心职工生活、化解矛盾纠纷、强化治安防范等,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平安建设,通过员工、班组这些“小细胞”的平安和谐铸就作业区乃至整个厂“大细胞”的平安和谐。
记者走进厂区,标语、照片等平安文化随处可见。在生产准备倒班组办公室,厂里开展的“平安每一天”、“平安有为”和“平安之星”评比活动标准和结果挂在墙上。
“我们每天班前会、班后会,每周安全活动会,每月民主生活会,谈的主要都是平安和谐。”该班班长杨晓明告诉记者,大家平安意识大大增强,去年班组发现生产线危险源54条,都及时采取了针对措施。
“平安细胞”建设以来,拥有1800多人的碳钢薄板厂实现了无毒、无邪教、无违法犯罪和无安全事故的“四无”目标。员工将更多精力投入生产和技术革新,产品陆续打入汽车等重点行业。
2012年,嘉峪关市在酒钢“平安细胞”建设基础上,在全市家庭、社区、校园、医院、企业、商店、机关、公交、景区、餐饮业等十个领域开展了“平安和谐细胞”工程创建活动。
“通过‘平安和谐细胞’的繁殖和培育,社会基础得以夯实,社会环境得以净化,社会机能得以涵养,社会素质得以提高,社会境界得以提升,全市社会治安状况呈现了连年向好的喜人趋势。”张静昌说,今年上半年,嘉峪关刑事案件数量同比下降18%,其中盗窃案件下降22%,到市以上上访数量同比也明显下降。
“生活在这里,我们感到平安和幸福。”采访中,很多嘉峪关居民表达了这样的心声。(记者 周斌)
·内蒙古乌兰察布集宁创新发展“一站式”户籍服务
·河北户籍管理新规:稳定工作满一年可落户11设区市
·嘉峪关:城乡户籍一体化具体做法是什么
·嘉峪关:户籍一体化后如何统筹城乡发展
·嘉峪关:如何推进城乡户籍一体化
·“国家经济户籍库”领跑诚信体系建设
·“国家经济户籍库”领跑诚信体系建设
·海口推行消防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
·甘肃白银:“户籍化”消防管理192家单位
·民政部:争取婚姻登记打破户籍限制
·户籍地人口计生工作机构应为流动人口提供哪些服务?
·欠发达地区更应尝试户籍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