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公共服务建设,为“老少边山穷”地区提供更好的教育卫生条件,让重庆贫困连片地区富起来?近日,重庆市政协一行远赴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开展主席接待日活动,为渝东南贫困区县教育卫生发展建言献策。
渝东南地区是重庆唯一集中连片、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同时也是重庆“老少边山穷”集中地区,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相对落后的情况成为制约这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重庆市政协副主席谢小军指出:“渝东南‘老少边山穷’地区富不起来,重庆就有1/3富不起来。要致富就得先搞好公共服务,重点推进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让老百姓享有最基本的民生保障。”
委员们认为,近年来,重庆贫困区县的教育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仍存在地区差异过大、设施设备落后、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引不进”也“留不住”等诸多问题。
“今年重庆第四次党代会紧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对重庆未来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更高要求,借此机会,各贫困区县政协要加大助推教育卫生力度,鼓励幼教、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在贫困地区设立医疗资源优越的三甲医院,提升公共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黄朝中委员建言。
所谓“要致富,先修路”,交通不便阻碍了渝东南地区发展。为此,汪家生委员建议:“要加快渝东南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快速通道建设,加大少数民族文化宣传力度,让高速的地区经济发展带动教育文化事业的不断前进。”
“要鼓励科技资源合理向基层流动,引导科学研究向实际成果转化,将更多的新兴科技成果运用到日常的教育卫生工作中去,提升公共服务的科学化水平。”常年奋战在科技工作一线的刘德渝委员大力呼吁,加快推进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
“人才引进来却留不住,发展只能是无本之木。这是渝东南贫困地区发展面临的最为尴尬的境况。”杜洪超委员建议:建立教师周转住房,提高贫困地区教师津补贴,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大力引进更多的素质教育老师,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