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突出重点 专项整治
“重点查处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徇私情私利,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或是以罚代管、徇私舞弊,在执法检查中发现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却坐视不管,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刑事犯罪案件不移交,包庇、纵容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渎职犯罪案件,是检察机关查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渎职犯罪的主攻方向。”高检院渎职侵权检察厅负责人告诉记者。
这位负责人说,从去年3月全国检察机关开展严肃查办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工作以来,各地根据工作实际,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党委政府关注,新闻媒体曝光,损失后果严重,以及社会影响恶劣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有针对性地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渎职犯罪的查处工作。
“瘦肉精”事件曝光以来,河南等地检察机关积极介入事件调查,严查有关监管人员的失职渎职犯罪行为,“瘦肉精”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江苏、福建、湖南等地检察机关集中精力查办病死猪、假牛肉事件背后的渎职犯罪案件,赢得了社会好评。
在广西、浙江等地,“地沟油”事件曝光后,检察机关抓住有利时机,突破取证和法律认定等困难,查办了一批精品案件。
截至目前,全国检察机关已立案查处河北、山东、江西、安徽、河南、浙江等6省铬超标明胶、胶囊事件所涉渎职等犯罪案件7件24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各地检察机关在完成高检院部署专项工作任务的同时,还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开展了自己的专项整治行动。江苏省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了查办“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过程中骗取国家财政补贴渎职犯罪小专项行动,查办商务部门监管人员、兽医部门检疫人员渎职犯罪案件29件41人。
查办案件的同时,高检院渎职侵权检察厅强化办案措施,主动发现并转办案件线索。今年以来,共向各省转办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线索146件,其中仅铬超标胶囊事件发生以来,高检院就分批次向10个省级检察院转办制售铬超标胶囊案件线索19件,有力促进了涉案地的办案工作。
预防:内联外合 惩防并举
在查办案件过程中,各地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部门更加注重强化办案措施,注意加强与公诉、侦监、反贪等部门的密切联合与协调配合,进一步增强证据意识,确保所办案件经得起时间考验。同时注意在查办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渎职犯罪中充分发挥反渎办案侦查一体化机制作用,实行线索统一管理、人才统一调配,做到了资源整合、协调高效。
记者了解到,针对食品、药品安全多头监管的特点,高检院主动加强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积极协调涉案地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做好查办事件所涉渎职犯罪及前案工作。主动配合并积极协调纪检监察机关做好党政纪处分、行政问责与查处渎职犯罪的配合工作,有的放矢地指挥相关省级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了解案情和调查取证。
在查办案件的同时,检察机关坚持惩防并举,结合办案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对于查办案件中发现的监管机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发案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共同研究治理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对策,促使有关部门强化监管意识和制度建设。此外,全国检察机关反渎部门还注重做好必要的宣传报道工作,及时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营造良好的执法办案环境。(作者: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