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合肥

合肥锦绣社区:一个“回迁”社区的公共服务样本

2012-08-03 14:21:1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妇女报 

    搁在10年前,合肥市锦绣社区方兴社居委居民张华,决然不会想到,“如今的生活会是这样”。

    7月21日上午10点,送8岁的女儿雨欣来到社居委刚刚建成投入使用的“城市生活E站”参加暑期活动,这位33岁的“土著”方兴人,打量着眼前这栋三层、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集生活服务、信息服务、娱乐服务为一体的社区公共服务站,由衷赞叹。

    从10点到11点,雨欣在装修雅致、配有乳白色桌椅板凳和空调的“五彩课堂”教室,学习手工艺制作。课程结束,手捧一朵淡紫色的“丝袜花”走出教室,雨欣开心极了:“有这么多小朋友一起过暑假,还能学到学校不会教的内容,太好了!我要把这朵花送给妈妈!”

    当天,合肥室外气温高达36摄氏度,社区近50名小朋友在凉爽的活动室内参加了绘画、手工艺和舞蹈课程。

    社居委书记、妇联主席窦长慧告诉记者:“随着家庭生活指导室、E智空间、计生服务室、棋牌聚友、夕阳小栈等10个功能区的陆续开放,一个突出青少年主题,面向社区被征地拆迁群体和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将全面传播城市生活新理念、新知识、新方式,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需求,不断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

    村改居,居民新期盼

    合肥市经开区锦绣社区方兴居委,是典型的村改居“回迁安置”社区。2003年到2004年,昔日的“方兴村”居民陆续搬回改头换面的“方兴社居委”。整齐划一的楼房,干净整洁的小区环境,让在农田里劳作了一辈子的村民,住进了“城里才有的高楼”。

    据统计,目前,方兴社区总人口6078人,其中祖居人口2176人,60岁以上的老人278人,16岁以下青少年371人。

    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让社区居民欢欣鼓舞的同时,却也带来新的问题。

    用46岁的社居委书记、妇联主席窦长慧的话说,“首先,生活习惯就要改变”。过去,住惯了院子平房的村民,没有下楼扔垃圾的习惯,“菜叶子、烟头、生活垃圾,随手就从窗户扔出来。容易砸着楼下行人不说,原本整洁的小区环境,很快就乱七八糟。”

    “其次,生活方式的变化”。过去,每家都有几亩地,农忙时种田,农闲时聚在一起聊聊天、打打牌。现在,失去土地的居民,或者选择到附近的企业打工或自己创业,60岁以上居民则只能居家养老。“但是,高楼生活却让老人们失去了随意聊天的场所和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努力,生活习惯上的改变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但是居民越来越多新的需求和期盼不断出现。”同样经历了从村支部书记到社居委书记、妇联主席转变的窦长慧敏感地发现——

    需要就业的居民,缺少企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培训要跟上;

    习惯了村里群居热闹生活的老人们,无法适应独居的孤独寂寞。养老工作要赶紧抓起;

    逐渐与城市接轨的居民,对子女教育和培养方面的关注度更高。青少年社区教育的空白要补上……

    一个个新问题,横亘在窦长慧和她的“两委”同事面前,急需解决。

    功能设置,回归需求

    7月20日上午,17岁的社区居民小瑞,坐在社区城市生活E站的家庭生活指导室内。对面,是年轻的心理学硕士、社居委工作人员郑丽。

    小瑞是社区单亲家庭子女,父母离异对他心理造成极大创伤,由此导致他性格上的暴躁易怒,对生活缺乏信心,与家人和同学难以和睦相处。“有倾诉的欲望,却不知道到哪说,该跟谁说。”

    家庭生活指导室的应运而生,给了小瑞们一个倾诉的空间和对象。“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很多人出现心理问题。在这个私密的空间里,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倾诉、哭泣,表达情绪。我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告诉他如何排解。”郑丽告诉记者,其实,当初E站开设家庭生活指导室,也是看中了自己的专业,可以在工作中发挥所长,服务居民。

    事实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城市生活E站十大功能区的设立,都是针对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等各方面的需求。

    “我们用半年的时间上门入户,搜集居民对社居委公共服务方面的需求。”窦长慧说,“去年12月开始,我们向区里提请筹建计划,向区财政申请资金。今年3月,审批结束,资金到位。目前,这座耗资近百万的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已经全面投入使用,免费向居民开放。”

    “E智空间”,又名方兴书屋,向居民免费开放电子阅览室,还可在社区网站下载表格,进行网上业务的申请与办理。

    “和谐之家”,实行调解室、流管站和警务室统一管理服务和工作流程,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小精灵天地”“五彩课堂”“书画乐园”“艺舞空间”,主要面向社区16岁以下青少年和儿童,通过开展益智类体育活动,招募社区和大学生志愿者为学龄孩子辅导作业,为书画舞蹈艺术爱好者搭建展示才艺、培养兴趣、指导练习的平台,提升居民修养,交流感情。

    “棋牌聚友”“夕阳小栈”,则是社区居民茶余饭后的生活驿站,轻松益智的棋牌游戏,针对空巢孤寡老人的日间照料,营造开心舒适的幸福园居。

    另外还有“家庭生活指导室”的法律援助、心理咨询,“计生服务室”的健康检查、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银河小剧场”演播结合,开展对社区居民常态化的艺术普及和教育。

    服务,贴心细致

    一张A4纸上,十大功能区的活动项目、参加人员和活动时间标记得清清楚楚——从上午9点,到下午5点半,10个活动室各自安排一个小时左右的开放和活动时间。

    “像‘夕阳小栈’,安排在上午10点到11点开放,考虑到这个时间段,刚好是老人们吃完早饭,收拾完家务,可以出来找人聊天娱乐的时间。”社区志愿者黄曼曼告诉记者,“不过这个时间并非永久固定下来,下个月还会根据参加活动各个群体的需求,做些微调整。”

    上午11点,在舞艺空间学了1个小时舞蹈的俞悦,和十几个队友一起排着队走出了“城市生活E站”,各自散开之后,这个乖巧的8岁女孩蹦蹦跳跳往社区内的一栋高楼跑去,不到5分钟就到了家门口。“爸爸妈妈上班去了,他们说,活动室离家近,从家里过去不用过马路,没什么危险,我可以自己去自己回。”俞悦说完,稚嫩的脸上露出了“自力更生”后骄傲的笑容。

    “选址的时候,就充分考虑到社区居民的需求。将E站放在社区中心的位置,附近的居民都可在最短时间内到达。尤其考虑到孩子,不管是暑期还是平时,父母可以放心地让子女来这里参加活动。”窦长慧说。

    另外,为了给青少年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业上的辅导和课外兴趣爱好的培养,同时也为在校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机会,社居委与合肥师范学院结对共建,从学校招募大学生志愿者,组建“爱心课堂”,重点帮扶社区贫困家庭儿童。

    “目前开设的课程有书画、舞蹈、手工和国学,今后还将逐渐扩大范围和种类。”窦长慧说,社区现有大学生和其他各类志愿者120人,基本可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心理辅导、课业辅导、日间照料等全方位的帮扶服务。

    如今,从居民需求出发,多方整合资源提供贴心服务,已经是窦长慧和她的工作团队的工作“法宝”。

    “下一步,还将继续增加跟劳动部门的合作,加强对社区失业居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毕竟,对于文化程度不高、没有其他生存技能的他们来说,要幸福生活就要就业,而就业最需要的就是实用技术。”站在“城市生活E站”开阔的一楼公共服务大厅里,窦长慧依然在思考,如何为居民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服务。(记者 王蓓)

[责任编辑:徐波]
相关报道

·“爱心储蓄银行”:合肥锦绣社区里的草根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