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队伍建设

内蒙古林西:县级公安机关的文化强警之路

2012-08-03 10:41:1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7月,草长莺飞的盛夏季节,全国公安机关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暨林西公安文化现场会在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隆重召开。小小的县城沸腾了。来自全国和内蒙古各地公安机关的代表们参观了林西县警察博物馆,浏览了《林西公安报》和林西公安电视台的文章、节目,在公安局的3D电影院观看了3D影片,无不称赞林西县的公安文化建设搞得好,为基层公安机关的文化建设创新了思路。

    林西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北部,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曾先后于上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被授予 “全国扫除文盲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文化模范县”称号。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浓郁的地方,县公安局党委一向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他们将公安文化建设作为衡量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工作制度体系,使公安文化工作有章可循,逐步走上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早在2008年2月,林西县公安局就成立了警官俱乐部和警官艺术团,下设文学、书法、摄影、武术、钓鱼、球类等“十大部”,为民警有序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今年4月,他们在“十大部”的基础上,成立了林西公安文联,下设文学、摄影、书法、文艺、武术、钓鱼、球类等“十个协会”。2009年10月,他们在全国率先建成县级警察博物馆——林西县警察博物馆。全馆展厅总面积1000平方米,有珍贵图片500幅、存史资政价值实物1000多件。从历史渊源、机构沿革、硬件建设、典型案例、队伍建设等多个角度,反映了1945年以来林西公安的发展与变化,重现了林西警察机构从伪满到当代、从落后到辉煌的历史轨迹。被林西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确定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2011年1月,林西县公安局筹资100余万元,购置了先进的电视节目制作设备,装修了电视演播厅和编辑制作中心,建起了林西公安电视台。电视节目策划、编辑、播音、制作工作人员均为本局民警。现已播出林西公安新闻30余期,专题片5部,其中林西公安抗洪抢险的新闻还在央视七套播出。同年3月,《林西公安报》正式印刷问世,民警图书室同时开放。这些基础设施成为广大民警进行公安文化交流与学习的园地。

    2011年底,县局新办公楼落成,第七层1000平方米的民警休闲中心同期竣工。内设茶吧、咖啡厅、网上冲浪、警官影院等。借助茶吧、咖啡厅,局里开通了民警心理康复中心,聘请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师和营养师,为民警做心理咨询和康复保健,减压释负,助力加油。此外,建立了2000平方米的民警培训中心,培训学习、餐饮住宿设施齐全;修建了3000平方米的公安休闲花园,为民警晨读、休闲提供了清新优雅的环境。

    同时,按照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标准,他们在办公区楼道、走廊等可利用空间,设置文化图板100多幅,各所、队、室也建立起各具特色的文化走廊,从过去的满墙规章制度变为春风扑面的文化熏陶,使办公区的使用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得到完美结合和体现。来办事的人说:“从公安局一楼到七楼,胜读十年书。”今年,他们又把办公楼前改造成公安文化广场,经常性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警民互动文化活动。

    公安文化建设人才是关键。林西县公安局实施文化人才战略,把热爱公安文化、有一定文艺特长的民警充实到政工部门和文联组织,鼓励有特长的民警参加国家和地方举办的各种文化艺术比赛,举办各类文艺创作培训班,邀请国内艺术名家讲课,促进了民警原创文艺作品质量的提高。在第四届全国公安系统 “卫士之光”摄影展、第二届全国县处级干部摄影艺术大展、相关杂志及国内各大摄影网站举办的摄影比赛中,全局有15名民警的50余幅作品获奖;局警官艺术团在全县“庆祝建党90周年”演讲比赛中分别拿下第一、二名和优秀组织奖。在林西县文学、书法、摄影大赛中,公安局每次都获得半数以上奖项,成为全县文艺活动的排头兵。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