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徐州铜山区拘留所推行管理教育新模式

2012-08-03 09:38:4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在对被拘留人进行教育感化的工作中,十分重视化解社会矛盾工作,取得良好效果。”日前,公安部监管局对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拘留所化解矛盾、教育转化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近年来,徐州市铜山区拘留所遵循“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全面推行拘留所管理教育新模式,用真诚融化对抗、用真心化解矛盾、用真情感召良知,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六大技法教育转化

铜山分局先后投入30余万元,设立了“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室”和“心理疏导室”,增配了警车、电脑、电视等装备,开通了远程会见系统和电化教学系统,不断加大软硬件投入,积极推行“人性化”管理,大力改善被拘留人员生活、学习环境,维护保障被拘人员合法权益,在管理教育中体现人文关怀,在人文关怀中落实教育管理。

今年3月中旬,27岁的牟某因吸毒被拘留。入所后,牟某不配合管理,多次企图自杀。该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室评估认为,仅靠传统的管教很难令其痛改前非,必须综合运用亲情规劝、社区矫正等多种教育转化手段。

此后,铜山区拘留所多次安排心理医生和管教民警,对牟某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帮助。经民警走访动员,牟某的叔叔和哥哥主动参加被拘人员家属座谈会。牟某当场表示一定痛改前非,彻底戒除毒瘾。

“说理式疏导化解、亲情式教育感化、朋友式相互帮教、请进走出式帮教、心理健康辅导、聘请公益律师配合教育转化。”近年来,铜山区拘留所积极运用“矛盾化解六技法”,在管理教育工作中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因材施教”增强实效

对扰乱公共秩序的,着重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对卖淫、嫖娼、传播淫秽物品的,着重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根据被拘人员的违法性质和矛盾类别,铜山区拘留所“因材施教”,各有侧重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提高教育转化率和矛盾化解率。

李某长期辱骂、殴打婆婆,最终因故意损坏婆婆财物被拘留。在拘留所,李某扬言出去后要报复婆婆。民警主动与她拉家常,和她探讨做人的道理,逐渐使其认识到错误。

李某被拘期间恰逢34岁生日,民警精心为她设计了一场生日会。看到丈夫端着民警准备的蛋糕出现在面前,她激动得热泪盈眶。在现场,她主动要求给婆婆打电话赔礼道歉,并表示一定遵守孝道,好好做人。

在社会矛盾化解工作中,铜山区拘留所总结形成“排查五技能、化解九流程、人员四分类、案件六分法”等方法,有效提高了社会矛盾化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分级分类化解矛盾

根据矛盾纠纷轻重缓急程度,铜山区拘留所将梳理出的矛盾纠纷划分为家庭矛盾、社会矛盾等类别,共分三个等级。一级由所领导包挂,二级由具有丰富调处经验的民警包挂,三级由管教民警包挂,及时开展分级分类化解。今年2月以来,铜山区拘留所启动矛盾分级分类化解工作模式,通过专人负责、建卡归档等措施,及时有效化解矛盾近60个。

入所后,因卖淫被拘留的周某精神不振。原来,周某的丈夫因病去世,家中有一对年幼的子女无人照顾,她十分担心。了解情况后,所领导及时安排民警将周某的子女接到所里与其见面,并安排食堂为孩子做了一顿可口的饭菜。

随后,所领导一方面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给周某变更强制措施;一方面与周某居住地的村委会联系,安排专人照顾她的孩子。周某出所后,拘留所捐助其2000元钱,并决定进行长期帮扶。

“教育一个人,救了一家人,和谐一群人。每化解一个矛盾,我们都有一种成就感和自豪感。”铜山区拘留所所长王梅说。(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王彪)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