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河北省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发言摘登

2012-08-02 17:25:3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北日报 

    始终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

    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李志勇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们党最突出的理论贡献是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实践特点是坚持了科学发展。10年间,我们奋力克服各种重大自然灾害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迈出了重大步伐,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切成就的取得,得益于科学发展观的有力理论指导。实践证明,科学发展观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科学理论,是指导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我国新的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第一,新的认识高度。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保障社会公平正义,把对当代发展的本质和目的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第二,新的实践水平。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极大地丰富了当代发展的实践内涵,把当代中国发展实践提升到了新水平。第三,新的发展方式。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转变发展方式,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未来可持续发展探索出新的方式和路径。第四,新的方法论。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方法论。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一是发展环境的挑战。国际环境方面,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外部需求不足,国际经济竞争加剧。国内环境方面,主要是我国进入社会加速转型期,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价值观念深刻变化,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凸显。二是执政能力的挑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看干部。一些地方的干部仍未走出传统发展的惯性思维,仍然在走传统发展的老路,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不强。三是制度创新的挑战。科学发展,需要相应的制度、体制和机制保障。譬如,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科学的社会管理体制,在一些地方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一是以更加坚定的决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干部层面上,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用科学发展的成功案例激发和引导广大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识,强化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认同,增强科学发展的意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群众层面,要加大科学发展观的宣传教育力度,真正把科学发展观从执政党的理论认识化作广大群众的自觉追求,化作民族振兴的伟大精神动力。三是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前,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重点方面和关键领域下功夫,力争取得突破。四是以更加完善的制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下决心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