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科学指南

2012-08-02 17:22:4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光明日报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

    面向未来,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的征程上,依然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必须长期坚持的理论指导,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我们党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为基础,不断探索和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考验。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思想正式提出。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确立了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指导方针地位,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提出来的,是科学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以丰富的思想内涵、严密的内在逻辑,构建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科学体系。在发展目的上,坚持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强调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民,必须确保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发展内涵上,坚持发展的全面性,强调要在注重搞好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推进、全面进步;在发展路径上,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人文效益的统一,强调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在发展模式上,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不断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在发展方略上,坚持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强调要按照协调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在发展动力上,坚持弘扬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强调要全面推进和深化改革,以制度创新不断为发展注入强大生机和活力;在发展依靠力量上,坚持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把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等等。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科学发展观明确宣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突出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使命愈益聚焦到引领科学发展上来。总之,科学发展观着眼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围绕科学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大丰富和发展了。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