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北京8月2日电(记者 朱书缘 万鹏)7月2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本网记者采访了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课题组首席专家,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常务副会长严书翰教授。
记者:十八大召开之前胡锦涛总书记发表讲话重要意义体现在哪里?请您作一下总体评价。
严书翰:当前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二是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入攻坚时期,三是我们即将召开党的十八大。处在这样时期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艰巨的。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我们能看出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有这么一个规律性的特点:每当全国党代会召开之前,党内党外思想、思潮特别活跃。其中难免有错误的思想、思潮干扰,而且在互联网越来越发达的背景下,有些杂音、噪音还是挺大的。这就有一个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认识的任务。我们党面对这种情况头脑是清醒的,也是有经验的。所以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对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当然统一思想认识主要是解决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以什么理论为指导、坚持什么样的制度这些根本问题。
记者:举什么旗帜、走什么道路、以什么理论为指导、坚持什么样的制度是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强调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哪些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请您为广大网友解读一下其中的丰富内涵。
严书翰:“7.23”重要讲话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具有政治高度和宽广视野的重要论断。其中内涵是很丰富的,对于坚持和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法大家并不陌生。需要指出的是,今天我们对它的认识大大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有质的规定性:一是社会主义,二是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包括旗帜、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从这两个层面来理解就可以看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论断内涵丰富。
需要指出的是,旗帜问题至关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高举旗帜是毫不含糊的。从邓小平提出我们要世世代代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到十五大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再到十七大全面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作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了宝贵的成果。为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形成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最全面最规范的概括。根据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括可以看出,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定型化。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
十七大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开创性的基础。第一次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整合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并指出这个理论体系的品格“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还指出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里没有把社会主义制度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国家迟迟才开始改革和苏联东欧改革失败的重要原因。
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1978年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其前提就是把社会主义制度区分为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比如四项基本原则必须坚持,决不能有丝毫动摇。但是社会主义具体制度即体制必须改革,不改革社会主义就没有出路。今天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识深化了,认为它是一个制度体系,包括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最重要的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记者:“7.23”重要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对“理论指导”这个定位应如何理解?
严书翰: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科学发展观之后,科学发展观在几年实践中产生了很好的作用,得到全党的拥护。十七大以来的五年实践进一步检验了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在总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基础上,对发展的认识提高到新的境界: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因此,科学发展观已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实践证明它已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可以认为“7.23”重要讲话中的这段话,是对科学发展观指导作用的最新定位。当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对此,一要强调坚定信心,二要强调求真务实。
记者:总书记在“7.23”重要讲话中提出,“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请你谈谈总书记再次重申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
严书翰:这段话确实在党的文献中出现多次。属于再次重申要毫不动摇地推进改革开放。但是“再次重申”是有针对性的。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可以看出,每当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到重要时期,总会出现对今后发展道路的选择。摆在我们面前不外乎三条路:老路即回到1978年前,邪路即走苏东那样的资本主义邪路,新路即改革开放道路。前已述及,每当党代会召开前总有错误思想、思潮出来表演,当前也不例外。攻击改革开放无非是要主张走老路或走邪路。正如,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的,中国如果不走改革开放这条路,走其他任何一条路,都只有死路一条。这话说得太到位了。
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所作的总体部署,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体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兴衰成败。“7.23”重要讲话在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同时又有哪些新的阐述,请您为网友分析一下。
严书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我认为也是属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范畴。“7.23”重要讲话对这个总体布局的论述看起来好像和以往文献的论述大体一样,实际上我认为总书记的这部分论述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认识,是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
我着重讲与时俱进。比如,在经济建设上,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等;在政治建设上,强调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等;在文化建设上,重申了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最新认识;在社会建设上,强调必须继续加强工作,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并在这方面持续取得新进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保证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还比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上论述了生态文明建设。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了进一步的论述,您认为这有何重要意义?
严书翰:这个问题提得好。只要细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就可以看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上论述有新的拓展和深化。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提法这几年讲得比较多。党的十七大报告专门有一段文字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大后我们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的战略来对待。但是“7.23”重要讲话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加以阐述和部署的。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从理论上看,以往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包含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感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难以包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单列出来。从实践上看,我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己经到了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否则我们已取得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很可能被颠覆。这决不是耸人听闻的。现在我们一些地方的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生态遭受破坏而引起的。一些发达地区经济上去了,但是每年要拿出相当可观的GDP来弥补生态的损失即“用钱买生态”。这能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吗?所以“7.23”重要讲话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加以阐述和部署,意义非常深远。我们会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出它的重要意义。正像前面网友说的: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了明确论述,而且有新的展开,广大网友很关心这个问题,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严书翰:前面我在讲到“7.23”重要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有新的阐述时已经涉及这个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是广大网友很关心的问题。我认为“7.23”重要讲话对政治体制改革有新的展开主要有两点。
一是理直气壮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读了这段表述感到很解渴的。因为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背景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老是被一些人指责为“不搞”或“假搞”。事实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不搞政治体制改革,我们30多年改革能取得这么大成绩吗?要全面把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建议网友看看一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个讲话从九个方面阐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是很有说服力的。二是强调3个“更加”即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对我国今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总之,在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我们要重视两点。一是要看到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对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期盼和要求。这既是合理的,又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二是决不能被某些西方媒体或舆论牵着鼻子走。可以这么说,只要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怎么改,它们都是不满意的。对此,我想引用马克思的这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对今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改革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来讲,如何深刻领会这些要求的内涵?如何认真贯彻落实“7.23”重要讲话精神,把本职工作做好?
严书翰:我认为对于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来讲,学习贯彻“7.23”重要讲话精神要把握两条。一是精神状态。前面我已经说过,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对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这个讲话非常强调精神状态。比如,开宗明义讲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做到3个“毫不动摇”,要解放思想、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等等。二是求真务实。“7.23”重要讲话非常强调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比如,在讲到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时指出,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在于3个“取决”即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在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时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