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严书翰:7.23讲话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新定位

2012-08-02 16:29:0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了进一步的论述,您认为这有何重要意义?

    严书翰:这个问题提得好。只要细读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就可以看出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上论述有新的拓展和深化。对建设生态文明的提法这几年讲得比较多。党的十七大报告专门有一段文字阐述了建设生态文明,十七大后我们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重要的战略来对待。但是“7.23”重要讲话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加以阐述和部署的。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从理论上看,以往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包含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之中,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感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难以包含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单列出来。从实践上看,我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己经到了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否则我们已取得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果很可能被颠覆。这决不是耸人听闻的。现在我们一些地方的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生态遭受破坏而引起的。一些发达地区经济上去了,但是每年要拿出相当可观的GDP来弥补生态的损失即“用钱买生态”。这能叫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吗?所以“7.23”重要讲话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加以阐述和部署,意义非常深远。我们会随着时间推移会越来越清楚地看出它的重要意义。正像前面网友说的:这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了明确论述,而且有新的展开,广大网友很关心这个问题,请你谈谈你的看法。

    严书翰:前面我在讲到“7.23”重要讲话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有新的阐述时已经涉及这个问题。政治体制改革是广大网友很关心的问题。我认为“7.23”重要讲话对政治体制改革有新的展开主要有两点。

    一是理直气壮地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把政治体制改革摆在改革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定不移加以推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读了这段表述感到很解渴的。因为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话语背景下,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老是被一些人指责为“不搞”或“假搞”。事实并不是这样。如果我们不搞政治体制改革,我们30多年改革能取得这么大成绩吗?要全面把握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建议网友看看一年前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建党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这个讲话从九个方面阐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是很有说服力的。二是强调3个“更加”即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人民民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对我国今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新要求。

    总之,在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我们要重视两点。一是要看到人民群众和广大党员对推进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期盼和要求。这既是合理的,又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动力。二是决不能被某些西方媒体或舆论牵着鼻子走。可以这么说,只要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在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怎么改,它们都是不满意的。对此,我想引用马克思的这句话: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记者: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对今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方面的改革发展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于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来讲,如何深刻领会这些要求的内涵?如何认真贯彻落实“7.23”重要讲话精神,把本职工作做好?

    严书翰:我认为对于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来讲,学习贯彻“7.23”重要讲话精神要把握两条。一是精神状态。前面我已经说过,胡锦涛总书记“7.23”重要讲话对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思想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这个讲话非常强调精神状态。比如,开宗明义讲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做到3个“毫不动摇”,要解放思想、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要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等等。二是求真务实。“7.23”重要讲话非常强调发扬求真务实精神。比如,在讲到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时指出,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在于3个“取决”即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在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时指出,我们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