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思想体系主要是由恩格斯构建的
看来马克思也并非完全没有考虑过哲学的建设问题。1858年1月14日,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说:“我要发大愿,用两三个印张,对黑[格尔]发见的,但同时也是神秘的方法,写出合理的部分,使普通人类的理智都能够懂得。”[5](p.325)但他后来一直没能实现他的这个愿望。恩格斯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开始于1873年,这年5月30日,他写信告知马克思他的自然辩证法提纲,马克思第二天回信说“非常高兴”。但实际上,可能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出版后恩格斯就下了这个决心。他曾在《费尔巴哈论》中指出:“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够说明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说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够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6](p.246)这三大发现,指19世纪30年代末细胞的发现、40年代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和50年代末生物进化论的提出。1875—1878年,由于恩格斯要集中时间批判杜林,这项研究中断了3年,但实际上他所写的《反杜林论·哲学》不仅运用了他的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初步成果,而且对他的研究从世界观的角度作了初步概括。1878年之后,他又继续研究自然辩证法。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忙于整理和出版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二、三卷,完全停止了这项研究。
恩格斯的这项研究虽然以自然辩证法为主题,但其内容实际上大大超出了自然界,进入了甚至包括了人类社会。他谈到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就涉及了人类社会,他谈到的宇宙大循环包括了人类及其思维能力,他提出的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及其他一系列辩证法范畴,绝不仅是自然界的规律,而是全宇宙的普遍规律。其实,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区分只是相对的,人类社会离不开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有时自然界就指全宇宙。恩格斯晚年的理论活动可以说是总结他们一生的理论工作,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借以澄清各种思想混乱和回答各种挑战,其中用力最勤和贡献最大的就是他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大部分基本原理和一些带有系统性的理论的构建,如关于辩证法的定义、辩证法的三个主要规律、哲学基本问题等等,实际上也构建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轮廓,把过去逻辑地蕴含于他们理论活动中的世界观前提变成了现实的理论。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三个版本的序言)中说:“本书所阐述的世界观,绝大部分是由马克思确立和阐发的,而只有极小的部分是属于我的,所以,我的这部著作不可能在他不了解的情况下完成,这在我们相互之间是不言而喻的。在付印之前,我曾把全部原稿念给他听……在各种专业上互相帮助,这早就成了我们的习惯。”[3](p.347)这就表明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系统阐明了他们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不仅得到了马克思的认同,其绝大部分还是由马克思确立和阐发的。这就是说,这个世界观思想体系不仅是恩格斯创立的,而且是他们共同创立的,甚至可以说,从实质上讲,它主要是由马克思创立的,这不是恩格斯的自谦之词。从他们一生的学术活动史来看,在早期,马克思的研究重点是哲学,而恩格斯的研究重点是政治经济学,后来两人的研究重点有了转移,马克思的研究重点是政治经济学,而恩格斯的研究重点是哲学,特别是到晚年时期。恩格斯的话不会抹杀他在构建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上的贡献,但足以表明辩证唯物主义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重要位置和马克思在创立辩证唯物主义中的决定性贡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
[5]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黄枬森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