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单打独斗走向全社会综合防控
深圳网警牵头探索源头治理信息诈骗,3年来日均发案下降86%
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移动电话等通讯工具或网络终端发布虚假信息,骗取群众财物的信息诈骗手法不断翻新。在打击信息诈骗犯罪过程中,深圳网警实现从“以打为主”向“以防为主”的转变,探索一条全方位防控、源头性治理的“治本”之路,通过多项措施,取得阶段性战果。
◆ 信息诈骗发案快 传统打击遇难题
传统打击方式成本高,难度大,公安打击速度远远跟不上发案速度
深圳市公安局网警支队的指战员们已记不清,这些年来,他们和信息诈骗犯罪分子“大战”了多少个回合。
QQ中奖、“非常6+1”节目中奖,甚至随便发一个银行账号都可能捡到大便宜。“最开始出现的信息诈骗,犯罪分子没有特定目标,主要是通过大范围发短信,广撒网捞大鱼。”民警吕福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350元的短信群发套餐,能发送5000条诈骗短信;在路边报刊亭花100元,就可买到非实名手机卡;一张带身份证和U盾的银行卡,叫价400元,收取赃款后通过网银和柜员机可实时异地转账、提现,手续费仅2%;整个犯罪成本还不到900元。而5000条诈骗短信只要有1%的人上当,对犯罪分子来说,都是一桩低投入、高回报的 “好买卖”。
类似的骗术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通过网络改号电话冒充政府部门的诈骗手法,受害群众越来越多。然而,因为信息诈骗涉及地域广、涉案人员多、嫌疑人往往在千里之外,单靠一地公安侦查难度极大,需要协调多部门、多警种、多地域合成作战,公安机关能够短期破案的很少。
“受害的群众太多了,最开始公安机关是一阵猛打,可是很快就发现,打击的难度和成本太高了,往往一起案件还未告破,又有数百数千起新案件发生。”深圳市公安局网警支队案件大队大队长宗成鹍说,传统的打击方式让公安机关在与信息诈骗犯罪的战斗中遭遇难题。
◆ 网警精确制导 一线接单行动
牵头成立工作专班,依托信息诈骗警情研判中心实现全警调度作战
冒充红十字会为汶川地震捐款、“买车退税”、以贩卖奥运会和大运会门票为名进行诈骗……不断升级的骗局让越来越多的群众深受其害。2009年,深圳市公安局党委将信息诈骗打防的重任交由网警部门牵头负责,同时在工作中树立“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的工作理念。
首先解决“打”的问题。深圳网警立足自身技术优势,成立专门的信息诈骗警情研判中心开展案件串并分析,并将梳理出的涉案线索统一建表入库,对每日信息警情进行研判,形成具有明确抓捕对象的作战指令,构建一个“网警精确制导、一线接单行动”的扁平化“网上作战指挥部”。
2010年8月,研判中心发现海南儋州有一犯罪团伙,依托互联网对深圳网上购买机票的群众实施诈骗,通过警情串并发现罗湖有多名市民受害,立即下发作战指令。罗湖警方迅速出击,在海南儋州抓获该网络诈骗团伙4名主要成员,缴获作案电脑4台、手机7部以及银行卡等作案工具,带破案件40余起。
深圳网警牵头刑侦、派出所成立工作专班,建立了一整套信息诈骗“接力侦查”协作机制,并建立“案件备查中心”和“证据库”;网警部门归口受理初期报警,指导派出所立案侦办;案件受理后,由网警部门与刑侦捆绑,从技术资源上支持侦查、取证、抓捕等工作,并为移送起诉工作提供电子证据勘验鉴定支持。通过警种融合互派,联合刑侦、预审监管等组成打击专业队捆绑作业,提高打击合力。在全新的打击机制下,2009年以来,深圳破信息诈骗类案件1100余起、打掉团伙330余个,同时协助破获公安部督办的多起跨境电信诈骗案件,带破全国案件数千起。
2010年4月,深圳某企业主被一个电话骗去2200余万元巨款,深圳网警支队联合刑侦和宝安分局,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侦破了这起利用网络电话、冒充银行、电信客服人员和公检法人员进行诈骗的特大跨境电信诈骗案,抓获以台湾籍人员为首的嫌疑人47名,捣毁犯罪窝点14个,查获银行卡1830张、现金140万元,并带破省内电话诈骗案件260余起。
◆ 开展技术对抗 实现以快制快
将工作重心从事后打击向事前防范前移,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案件破得再多,都是已经对老百姓造成伤害之后所形成的工作效果。”深圳市公安局网警支队分管案件的副支队长薛克勋说,“只有把案件防住了,才是真正给老百姓带来安全感的源头性工作,公安打击的压力也会大大减轻。”因此,深圳网警将工作重心从事后打击向事前防范前移,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在技术层面上,深圳网警在时间上和信息诈骗集团“赛跑”,以快制快,做到“发现一起警情、遏制一批案件”。建立信息诈骗“秒杀阻断”机制,7×24小时对当日警情“秒杀”阻断。通过与市局110接处警平台建立的警情实时共享渠道,指定专人每天逐条查看、实时提取警情中的涉案电话和银行卡号码,并在2分钟内完成电话号码核查工作后,随即录入“呼死”系统进行遏制,目前已做到当日警情100%处置,“呼死”率保持在75%以上。
今年初,通过对“呼死”系统功能进行优化,深圳网警还拨出了10条线路对近期高发警情的涉案工具集中遏制。如2月26日至3月8日期间,在对新出现的“退社保费”等3类诈骗进行的歼灭战中,“呼死”220多个诈骗联系电话,在短短2周内,该3类警情就分别下降60.0%、55.7%以及48.3%,效果立竿见影。
在开展“秒杀阻断”的基础上,深圳网警进一步将涉案电话工具按照所属运营商进行分流,每日向电信、移动、联通公司通报、限期24小时关停;同时,每日监督关停情况,将已关停的号码从 “呼死”系统撤出,保持“秒杀阻断”工作的系统运行效率。
前不久,深圳网警推出一款“防骗助手-e警工场”手机便民软件,可自动拦截带有涉嫌诈骗的银行账号或电话的短信,拨打、接听到诈骗电话时,会立即弹出提醒框进行提示,最大限度封杀诈骗信息。该软件中包含的数据包括近年来涉及诈骗违法犯罪的6万余个银行账号及10万余个电话号码,为老百姓提供专业的反诈骗预警服务。“手机防骗助手”推出仅两天便接到用户举报上传诈骗电话、QQ、银行账号95条,为警方分析研判、打击防范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 建立网安警务室 形成全社会共治
从公安单打独斗的防控向全社会共治的全方位防控转变,多管齐下进行源头性治理
在打击信息诈骗的实战中,深圳网警发现,信息传递和收取赃款是信息诈骗犯罪的“七寸”:电信诈骗大多借助通信运营商进行发送、传播和诈骗,而受害人在案发过程中均要通过银行柜员机、柜台或网银进行大额转账,于是,警方在各大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布建警务室。
深圳网警通过与“电信、移动、联通”的深圳市分公司和区级公司建立的网安警务室,联合深圳电信建立“防诈骗语音提示”机制,可在群众接到可疑网络电话后自动追呼防范语音提示,目前已推送防范提示311万余次;协调深圳联通、移动等运营商对“400呼叫转移、捆绑一号通、VOIP网络电话”等涉案号码推送忙音信号等措施,切断犯罪分子的作案渠道。与深圳3家运营商建立“110”等政府专用号码的“白名单”保护机制,屏蔽冒充这些号码的诈骗电话,有效防止群众受骗。自“白名单”保护机制建立以来,冒充深圳公安110的改号诈骗环比下降97.5%。
深圳网警在深圳各大商业银行试点建立推广网安银行警务室,与各银行建立诈骗转款高发网点、渠道“黑名单”通报机制,督促银行加强柜台、ATM机、网上银行的安全防范,今年以来,各银行就主动发现、劝阻被骗群众汇款102次,挽回损失120万余元。
同时,他们在社会面领域建立起预警平台进行实时预警,还与市场监管局建立协作机制,每月定期通过“深圳信用网”向社会公布涉嫌诈骗网站信息;与各政府主管部门协作,利用场所LED屏幕、系统短信等行业内部渠道和各类网络平台开展诈骗防范宣传,目前已在近50所学校、94家企业建立信息诈骗防范阵地。2011年3月,曾有犯罪分子通过“钓鱼网站”骗取客户的账号、密码,在1分钟内将网银资金全部转走,当时,深圳某银行此类案件共发生196起。今年3月,此类诈骗手法再次出现,通过实时预警机制,深圳网警向全市各银行发出防范通报,最终仅发生3起案件。
深圳网警集市区两级网警力量为一体,对社会面和易受害人群开展常态化、集中化的持续宣传防范。在警企合作方面,与辖区大型企业的法务和宣传干部捆绑,对企业员工集中宣传;在警校合作方面,与区教育局紧密协作,在园岭小学建立了首个青少年网络安全法制教育基地;在警政合作方面,协调社保、卫生等部门,召开新闻发布会,深入各大医院,针对“社保、生育退费”等诈骗开展宣传;福田网警打出让群众眼前一亮的 “咆哮体”防骗海报,宝安网警利用手机“小区广播”功能群发防诈骗提醒,在城中村、工业区等重点地区开展 “信息巡逻”;组建防范宣传联络QQ群,捆绑企业、学校等单位形成互联网立体防范宣传平台,为群众提供图文并茂的警情分析和防范提示。深圳警方穷尽各种宣传手段,警示市民“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按照“针对资金链、针对通信链、针对辖区”3类防控导向,深圳网警对有关单位定向通报管理漏洞,督促整改,形成信息诈骗全社会联防联控的效果。
经过3年多的探索实践,深圳公安在与信息诈骗的斗争中终于取得阶段性战果,日均发案从2009年初的170余起减少到目前的20余起,下降幅度超过86%。深圳市公安局网警支队支队长李正祥认为,面对当前的信息诈骗形势,仅仅靠一般性的“打”和“防”不能解决问题,只有真正做到从“以打为主”向“以防为主”的转变,从公安部门单打独斗的防控向全社会共治的全方位防控转变,多管齐下进行源头性治理,才能真正破解信息诈骗打防难题。
——记者手记——
打防信息诈骗需全社会齐抓共管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虽然公安机关在打击和防范上投入了极大的人力、财力和技术,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信息诈骗仍然是让公安机关头疼的问题,群众对整体打防效果仍不满意。
当下,国内通信运营商之间竞争激烈,有部分运营商没有按规定落实手机实名制,甚至故意关闭网络电话透传监控功能,导致不法分子可任意改号诈骗;商业银行对个人开卡数量不做限制,导致银行卡买卖泛滥。这些行为给不法分子变相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作案工具,而由此引发的问题理应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重视。
打防信息诈骗,公安是主力军,但更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通信管理部门必须责成运营商在业务、技术环节上履行责任,人民银行、银监局也要督促银行加强异常交易监管,履行客户资金保障义务,而群众能做的,则是“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
诚如深圳网警负责人在采访中所说的,只有真正做到从“以打为主”向“以防为主”的转变,从公安部门单打独斗的防控向全社会共治的全方位防控转变,多管齐下进行源头性治理,才能彻底铲除信息诈骗犯罪毒瘤,建立维护诚信体系的体制保障。(记者 周保军 通讯员 陈奕璇 蒋涵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