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31日,全国新任市县公安局长最后一期专题培训班正式结业。30天的培训期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先后云集了3批共1400余名2010年以来的新任市县两级公安局长。这是继2009年和2010年公安部举办全国市县两级公安局长培训班之后,又一次针对市县两级公安局长举办专题培训班。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而不变的是学习与磨练。近年来,公安部党委深入贯彻中央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机关能力建设的新要求,以各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各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培训,积极推进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建设,有力促进了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保障了“三项重点工作”和“三项建设”等公安中心工作,为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素质保证和人才支持。
构建特色大教育大培训体系
在新中国公安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执法为民”思想在公安工作中的统领地位。而观念和思想,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
于是,练意志、练体能、练作风的全警“大练兵”在2004年如火如荼地开展。按照“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和全警参与、重在基层、立足岗位、注重实效的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大练兵活动。
2004年10月14日,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汇报演练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在观摩这次汇报演练时指出,全国公安民警大练兵,对提高公安队伍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体能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努力把公安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履任后,提出“要从改革和加强公安机关教育培训工作入手,建立‘大教育、大培训’工作格局和工作体系”的思想。
近年来,公安部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基层和一线民警实战训练工作的通知》,并将实战训练作为“三个必训”的重要内容,每年组织基层和一线民警开展集中实战训练。此后,公安部依托公安院校在全国布建了9个部级实战训练基地。
2009年,公安部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意见》、《全国公安机关2010-2012年民警培训规划》等重要文件,把培训“软指标”变成了“硬任务”。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要求,积极建立完善“两级教育、四级培训”的工作体系,推动部、省两级公安院校教育的转型发展,构建分工明确、布局合理、优势互补的部省市县四级训练基地网络,基本形成了覆盖全警、分工明确、严密高效的警察训练体系。
2010年11月召开的全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会议提出,深入推进教育训练改革创新,着力建立完善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公安机关东西合作素质强警行动计划(2010-2012)》等规章制度的出台,意味着一个完整配套的教育训练规章制度体系初步构建起来,并在实战中收获累累硕果。
分层次抓重点增强针对性
2009年,全国3000余名县级公安局长分批奔赴北京,参加新中国公安史上的首次县级公安局长大集训。
2010年,公安部又先后集中培训了500名地市公安局长,近1000名省、市两级公安机关纪委书记和政治部主任,1500余名省、市两级公安机关负责信息化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领导和业务部门主要负责人,并部署各省级公安机关将全国近7万名基层所队长全部集中轮训一遍。这样的培训规模,在新中国公安历史上尚属首次。
举办全国县级公安局长、地市公安局长、地市公安机关纪委书记、省地政治部主任等领导干部培训班,新闻舆论引导、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等一系列专题培训班……5年来,公安部累计直接培训两万余人,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累计培训公安民警1000万人次,有力提高了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推动了各项公安工作。
“请进来、走出去”,把学习和交流的视野从国内拓展到国外,是公安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变化。近年来,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大力强化领导干部国际化培训,与国境外警方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交流合作。2009年以来,公安部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协作,启动了为期3年的中国高级警务人员国际化培训计划,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善于把握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优秀中青年干部。目前,已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100人。此外,不断深化与香港警方的合作,形成常态化的培训合作机制,每年进行定期会晤和互派研修班,先后已有40余个班次赴香港培训。
全国公安机关还以提升民警法律素养和执法水平、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为目标,紧贴一线民警执法执勤能力需求,广泛开展一线民警执法大培训。
抓基层打基础保障警察训练
教官、基地、经费,是加强警察训练工作的三块关键的“基石”。
5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已新增实战教官两万余名,目前已超过6.7万名,保证了教育训练所需的骨干师资力量。“十百千”教官培训工程,就是警察训练基础建设的一个有力注脚——公安部为各地培训教官1000名,省级公安机关为各地市培训100名,地市级公安机关为各县级培训10名。
5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新建各级训练基地860个,目前总数已达到2080个。此外,各级公安机关还借用、租用训练场所2100余个,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四级训练基地网络。
5年来,公安部督促各级公安机关按照不低于业务经费5%的标准落实训练经费,形成训练保障长效机制。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累计投入教育训练经费64亿元。
抓创新促改革提高训练质效
为有效解决工训矛盾,各地市公安局和有条件的县市公安局,全面推行了“战训合一、轮训轮值”的训练模式,常年分期分批集中一部分民警开展实战训练,使参加集中训练的队伍既进行政治业务培训,又作为值班备勤、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动力量,既有效解决了战训脱节问题,又完善了警务运行机制。
目前,全国已有95%以上市级和近80%的县级公安机关实行了这一训练模式。
与这一模式同样深入警心的,是“向信息化要战斗力”的理念。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坚持以信息化引领现代化,积极推动警察训练工作信息化建设,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民警训练工作质量和水平。公安部建立了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学院,各省级公安机关建立了民警网络训练平台,积极开展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网上考核等,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培训效率,引发了教育培训方式的重大变革。
针对基层实战训练师资薄弱的问题,各级公安机关普遍开展“送教下基层”,推进教育训练区域合作,把优质师资、高水平训练送到基层一线。2010年,公安部启动实施了为期3年的东西合作素质强警行动计划,协调北京等7个东部省市和青海等7个西部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合作对子,为中西部地区培养更多的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实战教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效能的最大化。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东部地区共派出45批次400余名业务骨干赴西部帮助工作,接收1200余名西部业务骨干跟班学习,派出25批次警务实战教官团,140名教官赴西部开展送教上门,派出1400余人次赴西部考察学习,为西部培训业务骨干3500余名。
教育训练事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得到普遍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广大公安民警圆满完成了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安保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为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恩树 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