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基层打基础保障警察训练
教官、基地、经费,是加强警察训练工作的三块关键的“基石”。
5年来,全国公安机关已新增实战教官两万余名,目前已超过6.7万名,保证了教育训练所需的骨干师资力量。“十百千”教官培训工程,就是警察训练基础建设的一个有力注脚——公安部为各地培训教官1000名,省级公安机关为各地市培训100名,地市级公安机关为各县级培训10名。
5年来,全国公安机关新建各级训练基地860个,目前总数已达到2080个。此外,各级公安机关还借用、租用训练场所2100余个,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的四级训练基地网络。
5年来,公安部督促各级公安机关按照不低于业务经费5%的标准落实训练经费,形成训练保障长效机制。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累计投入教育训练经费64亿元。
抓创新促改革提高训练质效
为有效解决工训矛盾,各地市公安局和有条件的县市公安局,全面推行了“战训合一、轮训轮值”的训练模式,常年分期分批集中一部分民警开展实战训练,使参加集中训练的队伍既进行政治业务培训,又作为值班备勤、处置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动力量,既有效解决了战训脱节问题,又完善了警务运行机制。
目前,全国已有95%以上市级和近80%的县级公安机关实行了这一训练模式。
与这一模式同样深入警心的,是“向信息化要战斗力”的理念。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坚持以信息化引领现代化,积极推动警察训练工作信息化建设,在各级各类培训中广泛采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民警训练工作质量和水平。公安部建立了全国公安教育训练网络学院,各省级公安机关建立了民警网络训练平台,积极开展在线学习、远程教育、网上考核等,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培训效率,引发了教育培训方式的重大变革。
针对基层实战训练师资薄弱的问题,各级公安机关普遍开展“送教下基层”,推进教育训练区域合作,把优质师资、高水平训练送到基层一线。2010年,公安部启动实施了为期3年的东西合作素质强警行动计划,协调北京等7个东部省市和青海等7个西部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合作对子,为中西部地区培养更多的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实战教官,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效能的最大化。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东部地区共派出45批次400余名业务骨干赴西部帮助工作,接收1200余名西部业务骨干跟班学习,派出25批次警务实战教官团,140名教官赴西部开展送教上门,派出1400余人次赴西部考察学习,为西部培训业务骨干3500余名。
教育训练事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得到普遍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广大公安民警圆满完成了四川汶川和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北京奥运、国庆60周年、上海世博安保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为保障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恩树 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