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政法版> 政法播报

为法治建设开启新路径

2012-08-02 08:54: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2001年12月11日,世界贸易组织迎来了第143个成员国——中国。当时,站在那个历史的节点上,乐观主义者欢呼世界经济拥有了中国,悲观主义者哀叹中国经济“狼来了”。然而,在十余年后的今天,无论是乐观主义者还是悲观主义者都承认了一个现实——中国赢了,世界也赢了。

    中国入世,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对世界都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如果说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改革开放之路是中国的强国之路,那么,入世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实现了全面突破;如果说世界体系想利用中国入世把这个世界大国圈进来,那么,中国则成功地利用了这个机会实现了“走出去”;如果说美国等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操控WTO的游戏规则“驯服”中国,那么,中国却在适用和熟悉游戏规则的过程中拥有了反制的能力。

    回首那些渐渐远去的日子,我们忘不了很多人一次次地追问中国为什么要急于入世,甚至不惜在谈判桌上作出在当时看来是巨大的让步与妥协。有了十余年的切身体会和深刻感触,现在回答这个问题相比当初要容易很多。从直观上讲,我们可以说是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入世,但从更深层次上讲,我们要说是中国的法治建设需要入世。如果说入世为中国改革开放开启了一条全新的路径,那它同样为中国民主法治建设开启了一条崭新的路径。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但那个时候中国的法治建设刚刚起步,立法、司法和行政执法都还处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无论是政府、企业组织,还是公民个人的法律意识和运用法律规则处理经济社会纠纷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而入世让这些也许原本可以慢慢解决的问题变得紧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是入世推动中国的法治建设走上了快行道。

    入世让中国的立法更加民主公开。在中国入世之前,关门立法、部门立法一直是中国立法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关门立法一方面导致权力、利益的部门化;另一方面也让权力设置因缺少监督而无限扩张,压制了市场与社会的活力。根据WTO公开透明的原则,民主立法、开门立法成为立法工作的必然选择。越来越多的立法开始公开上网征求民意,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的意见和建议被广泛吸纳进立法,让立法真正体现了国家意志、人民意志。

    人们不会忘记物权法的七审七读,不会忘记劳动合同法在出台前后的巨大压力与动力,更不会忘记个人所得税法在最后一刻的激烈较量,而这些记忆都是中国民主立法、开门立法的尖锋时刻,将永载中国立法的史册。

    入世让中国的司法更加公开公正。中国的司法改革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其核心是推动中国司法的现代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随着中国入世,审判公开、程序公正、庭审对抗等世贸组织对司法的要求,开始越来越多地体现于我国的各项司法改革中。而律师执业的迅速发展、律师执业权利的不断强化也为民事审判引进对抗程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了有效处理知识产权问题,满足入世有关要求,法院还专门设立了知识产权庭。

    2008年年底,新一轮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全面展开,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司法监督和优化司法职能配置成为主要内容,这些举措让中国的司法更加满足人民的需要,也更加体现中国入世的需要。

    入世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政府职能的转变。明确行政职能、减少行政审批、政府依法行政是中国入世对政府行政执法工作最直接的影响。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里,仅中央各部委就清理法规多达两千多件,废除了五百多件不合WTO规则的法律法规,加上地方政府清理的文件,共清理了九万多件。为适应入世要求,中国制定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资企业法、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9部法律,把反倾销、反补贴、禁止盗版以及保障措施的要求都载入其中。

    事实上,恰恰是入世形成的倒逼机制为国内的政府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中国的政府行政不断法治化,推动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不断打破制度的藩篱,向深度试水。

    如果说入世给中国的制度体系带来的是一次革新,那对人们思想观念带来的可能就是一场革命,而法治的精神塑造是这次思想革命的核心。政府官员不能再高高在上、唯我独尊、异想天开、滥用权力,必须俯下身来学会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坚守权力的法定性和谦抑性。企业的领导也要放弃通过与权力勾兑获取利益的习惯思维,而学会利用法律与规则实现商业利益的最大化。

    毫无疑问,入世十余年来,中国的政府经受了考验,从被动地接受规则、学习规则,到主动地运用规则、维护规则,再到以我为主参与制定规则、改变规则,中国在国际市场经济竞争中虽然起步晚,但正在赢得主动。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今天,在国际舞台上,无论是任何一个重要的国际组织,还是任何一次重要的国际性论坛;无论是任何一个重要国际性公约的制定和修改,还是任何一次重大的国际救助活动,都无法想象没有中国的参与。

    毫无疑问,入世十余年来,中国的企业也经受了考验,从单纯依赖政府到掌握并依靠规则,从单打独斗到组团反击,从被动挨打到依规取胜,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海洋中正在迎风远行。中国企业的影响力与话语权来自于对规则的熟练掌握,来自于对国家发展的信心与信念,来自于自身实力的发展壮大。

    2011年12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十周年高层论坛”上讲话时指出,“实践证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扩大对外开放,惠及13亿中国人民,也惠及各国人民;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勃勃生机和巨大潜力。”中国入世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历史新阶段。十余年后,我们回顾中国入世后所取得的各项成就,回顾中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进步,看到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功,看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功。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民主法治建设才能生机永存,中国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