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重庆市妇联、市工商局联合召开重庆市女性创办微型企业工作推进会,对全市100名巾帼微企创业先锋进行表彰。
去年,重庆全市全年新增就业人员55万人,其中微型企业解决就业31.65万人。目前微型企业已解决就业46万多人。知情人告诉记者,其中,重庆市工商部门的一份利用企业登记管理信息对重庆市场主体的分析报告功不可没。
重庆工商部门的分析认为,拥有3200万人口的重庆,面临着每年近20万大中专毕业生进入社会,户籍制度改革中200多万农民变市民,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三峡移民后续发展等问题,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和谐成为头等大事。
报告催生决策全国首推微企专门扶持政策
该分析报告不仅视野广阔且引证翔实:上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大力发展微型企业,解决了经济衰退和就业问题。自此以来,美国每年新增企业300多万个,90%以上为微型企业;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企业就是由微型企业发展而来的,如比尔盖茨当初创办微软的资金只有800美元;无论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是发展中国家,在税收、金融信贷服务、培训等方面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微型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分析着重论证了发展微型企业的重要意义:政府每年安排大量的失业救助救济金,倒不如送资本金办企业,扶持发展微型企业也是解决就业,减少贫困的有效途径。
这份报告引起了决策部门的重视。2010年6月,重庆市在全国首开先河,将微型企业从中小企业发展中分离出来,采取资本金直补、税收返还、融资担保、规费减免等优惠政策进行专门扶持。
最新统计表明,截至今年5月底,重庆市已经累计发展微型企业5.9万家,解决就业46万人,发放微型企业财政补助资金17.4亿元,发放微型企业贷款8.52亿元。
成就“造血”新模式减少失业救济补助金5亿元
重庆市工商局微企处处长聂刚介绍,微型企业成了政府扶贫救困、“造血”式发展的新模式,有效改善了社会保障。2010年,重庆市发展微型企业1万户,带动就业10万人,仅发放资本金补助3亿元,减少失业人员救济补助资金5亿元。这10万人在微企上班,企业还会上交各种保险费3个多亿,这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政府不仅节省了支出,还获得了微型企业的税收。
重庆市微型企业容点科技公司老板蒲桂龙是个海归的小伙子,他告诉记者,起初几个人合着开发出新产品,因为没人愿意和“个人”做交易,到处碰壁。在工商局的帮扶下,仅一周就注册了公司。第二天就签下回国后的第一个订单,而且合作方是原先不正眼看他的一家公司。“有了主体资格,有了第一桶金,我现在研发云计算家庭智能系统,刚搞定一个5000万的投资项目。美国也来找我订货。”他说,政府转型是一场静悄悄的深刻变革,在海外就听说了中国政府正在提倡和建设责任型政府、服务型政府,所以充满期待地回来了。现在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变革的阳光雨露。他认为,工商部门的转变是一种催化剂,其效益和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