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播报

“国家经济户籍库”领跑诚信体系建设

2012-07-30 15:23:5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当前,我国正处在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市场主体多元化、经营业态多样化、营销方式现代化、市场竞争激烈化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等也使维护市场秩序的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日益繁重的市场监管任务,工商部门积极探索监管方式由主要依靠处罚手段向善于运用信用激励、信用约束方式转变;借助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平台,推行规范化、精细化、网格化监管;积极开展企业信息深层次的分析应用,为政府决策、专项整治提供了高质量的信息参考。

    为总结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新亮点,推动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本报从今天起推出“工商行政管理转型调查”系列报道。

记者近日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工商总局)获悉,“国家经济户籍库”已初具雏形。到2014年,社会公众将可在网上查询企业登记管理的基本信息。

    旨在“有效增加企业失信成本,惩戒失信行为”的这一户籍库建设,至今已经进行了整整10年。

    工商总局相关负责人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日益繁重的市场监管任务要求我们,必须在监管方式上实现由主要依靠处罚手段向善于运用信用激励、信用约束方式转变。”

    信用监管的力量

    前不久,江苏省工商局出台“公司股东出资管理警示制度”,将从8月1日起正式施行。届时,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股东将被信息系统自动列入黑名单库,而且自记录之日起7年内对外提供查询。

    新规一出震动极大。没几日,仅昆山市就有近270多家外资企业迅速补交了未交付或未按期交付的出资,高达20多亿美元。

    “现在的企业不怕罚款却怕留下不良记录。这充分显示了信用监管制度的力量。”江苏省工商局副局长杨卫东深有感触地说,“工商部门倾力构建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体系,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特别是在商务诚信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工商部门的时代担当。”

    数据联网的威力

    据了解,2003年起,工商总局开始在全系统全面推行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改革,目前已基本建立起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平台,实现了总局、省级局、地市级局、县级局、工商所的五级数据联网,基本实现了数据的适时汇总和交换;建成了以经济户口数据为主体的数据中心,以及被吊销营业执照企业数据库和一人有限公司数据库。“一处失信、处处制约”的失信惩戒机制开始形成。

    比如,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因违法违规被浙江省内的工商机关锁入黑名单数据库,不仅3年内在浙江不得担任其他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全国其他地方也不行。因为全国联网的工商系统黑名单会自动出现提示。又如,按照公司法的规定,一个自然人只能办理一个一人有限公司,如浙江一个自然人在浙江办过一人公司,那么通过总局数据库的联动,他想在外省再办一人公司就办不成。

    浙江省工商局信用办副主任林敏告诉记者,通过多年的努力,信用监管已成为浙江块状经济发展的法宝,目前信用监管已推广到全省400多个行业。比如,几年下来,假冒重地王店已变成信用示范地;南洋制伞业,已从昔日假冒伪劣商品代用名,成为著名的中国伞乡。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