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试点传真> 山东诸城

山东诸城市:“农村社区化”让俺过上城里人生活

2012-07-27 15:50:4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 

    “啥是农村社区化?就是让俺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山东省诸城市十里社区邱衍珍老人如此回答记者。如今在十里社区,像邱衍珍这样65岁以上的老人,都用上了社区给他们配备的专用求助手机,有个头痛脑热的,只要按一下手机上那个红色的键,老人就能和社区卫生院通上话……

    近年来,当地积极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方便群众的原则,把相邻的几个村庄和相关单位规划建设为一个社区,同时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发展基础比较好的村庄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将综治维稳、群众工作、卫生服务、社区警务等社会管理职能纳入其中,同时配套图书阅、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快餐店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打造“2公里服务圈”,加快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步伐。

    近日,记者再次探访诸城市农村社区,和当地老百姓一起感受组建农村社区给他们带来的生活巨变。

社区干部走访群众

    治安防控“一呼百应”

    “以前晚上要是遇到小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跑掉。如今这些小偷就是插上翅膀也跑不掉。”朱解社区65岁的姚大爷带着记者参观了他们的庄子:“你看看,房前屋后都有摄像头不说,附近几个社区都有巡逻队,他们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24小时巡逻,一呼百应。”

    在朱解社区警务室,一台56寸液晶显示屏上滚动显示着社区24个监控画面。

    “我们社区警务室总共辐射6个自然村,现在每个村的村口村头都安装了摄像头,这些监控已经联入全市治安监控网。”社区民警白佃庆一边介绍,一边演示:“你们看,我这里只要鼠标点点,不光可以查视自己社区所有村庄的监控情况,还可以查看全市其它社区的监控画面。这张‘天网’让我们所有社区实现了一呼百应的联防联治。”

    不久前,大王门社区发生了一起抢夺案,附近几个社区的巡逻队员通过对讲机迅速响应起来,根据各个监控提供的即时信息,围追堵截,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了“现行”。

    “以前,与城市社区警务室相比,农村社区警务室相对落后。设施不健全,难以全覆盖。有的地方即使建了警务室,也很难保证警力到位,成为社会治安防控的薄弱环节。” 诸城市公安局局长赵玉德说:“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农村社区警务室的硬件和软件与城区警务室不相上下,关键是我们还派出了素质高、能力强的民警到农村警务室当社区民警,致力打造群众满意的两公里警察服务圈”。

    记者了解到, 两公里警察服务圈的的确确给了当地老百姓极大的安全感,不光是在治安方面,还有消防灭火、救助救援等等。

    不久前,石桥子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苏家庄社区巡逻执勤时,突然发现南面一户人家的木棚棚顶燃起了火苗,冒出浓烟。发现险情后,他们迅速将情况汇报社区和所领导,并通知社区干部紧急调用救火设备。在疏散附近房屋内群众后,他们爬上墙头用从社区调用来的水泵喷水灭火。在群众的协助下,仅用20多分钟就扑灭了火灾,棚内10余万元的设备及原料丝毫未损。

    “这种农村社区一呼百应的警务机制,我们称之“110”警情协作出警机制。该机制以社区为基本作战单元,一般警情由社区民警先期出警,相邻警务室民警联勤协助,重大警情则由派出所民警援助出警,有效缩短了出警半径和时间,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赵玉德说。

    居民邻里“一团和气”

    “是社区第一书记带着干部和社区民警,多次上门来做工作,才让我们两家重新和好。”朱庙社区范家朱庙村村民臧家言深有感触:“太有耐心了,让我们不得不感动,他们做这么多工作就是了为了让社区这个大家庭和和睦睦。”

    臧家言口中的第一书记范福宣原辛兴镇政府机关干部,当地为了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为群众解决难题,特别选派241名机关干部到基层社区担任“第一书记”。

    今年春节期间,臧家言与邻居王砚泉两家因为阳沟淌水的事就没消停过,大年三十还在街上大声吵架。臧家住在胡同的中间,王家是西户,再往西就是田地,臧家是老房子,由于阳沟浅,平时的生活废水及牲畜粪便外流,弄得胡同全是脏水、粪便,而王家为了不让脏水流到自家门口,便在大门口砌了一堵一米多高的墙用来挡脏水,两家为此互不相让。

    范福宣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二话不说就叫了几名干部和社区民警借来铁锨、小推车,先把胡同清理干净。然后再把两家人叫到胡同,细心劝解,一次不成,就两次……最终双方达成协议,王家把矮墙拆了给臧家修阳沟,臧家则把阳沟挖深,一劳永逸地解决了麻烦事。

    记者了解到,当地为了更为细致地管理服务好农村社区,创新了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这一模式以社区为单元确立管理服务网格,社区内每个自然村、驻区单位作为二级网格,各设1名信息联络组组长,每20—30户为一格,各确定1名信息员,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环境整治、民生保障等工作沉到社区、纳入网格,实现了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服务无缝隙、全覆盖。

    与此同时,当地还依托社区服务平台,成立群众工作站,扎实开展“民情台帐”工作,健全完善“台帐联户、沟通联心、服务联动”的群众工作机制,全市1.4万干部职工与31万城乡居户结对,通过发放服务联系卡、记民情实录、开通民生热线等方式,广泛收集群众诉求信息,由群众工作站进行集中分析分类、分流督办、限时解决。认真落实市、镇两级干部大接访、“两代表一委员”进社区、“领导干部基层群众工作日”等制度,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服务保障“一应俱全”

    “如今,农村社区各方面都不比城市社区差,但生活成本却低很多,以前眼睛老往城里人看,现在我们却更有自豪感了。”不久前,舜王街道前松园村的村民宋炳友一家四口刚刚搬进200平方米的连体楼房。新居就就建在松园社区服务中心所在的后松园村,他原本所在的村就一公里多点路程。他高兴地说:“在农村新社区,医疗卫生、社区警务、劳动保障、社会救助、文化体育、超市快餐、图书阅览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非常方便。”

    据了解,截止目前,像后松园村这样的聚合居住区全市已开工建设76个,可安置居民9000多户;全市208个农村社区中心村全部开通客车,自来水村庄普及率100%。

    此外,当地还实施金融服务进社区,在208个农村社区服务厅设立“金融服务站”,根据群众需求为社区群众提供贷款、理财等非现金业务,并且有重点地在社区农资超市、日用品超市安装刷卡机,便于社区群众购物结算。

    创业增收“一步一进”

    “前些日子,我妻子在东辛兴社区一家服装厂找了份工作,每月工资1500多元,还不耽误接送孩子上下学。”辛兴镇东辛兴社区居民刘季树说,他自己在1公里外的润生淀粉公司上班,每月能挣2500元,家庭年收入接近5万元。

    在诸城市,像刘季树这样不离乡不离土就能实现增收的农民不在少数,非农产业为他们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城镇和城镇式生活就在他们身边。

    据了解,当地在农村社区化的社会管理创新中,坚持产业结构的全域一体、城乡统筹,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加快城乡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并根据具体实践“一步一调”。

    在具体实践中,首先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在撤村建社区的同时,让每个原行政村成立经济联合社,行使对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权和财产收益权,独立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其次是积极培育社区特色产业,构筑土地、金融、劳动力等服务平台,推动农业生产向合作化、规模化、高效化经营转变;再次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统筹整合社区土地、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规划建设社区特色产业园区,承接市镇产业延伸和转移。

    据统计,截止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80家,流转土地33.2万亩,建起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9个,高效农业面积达到70多万亩;农村社区产业园区入驻企业1229家,超市营业总面积19.8万平方米,带动15万社区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281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1。(记者 余东明 通讯员 窦焕民)

    短评:

    社会管理好不好群众说了算

    到诸城采访社区化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服务工作,前后已有四次,一点一滴,一人一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这里赋予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管理职能和服务功能一次比一次健全;面对记者的采访,老百姓满意的笑脸一次比一次灿烂。

    俗话说:鞋子好不好脚说了算!同样,一项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农村社区化这项工作中,地方政府行使的是管理职能,提供的服务功能,评价和衡量工作合不合格,群众是“顾客”,也是“上帝”。

    近年来,当地政府不论在改造管理流程上,还是在推进服务质量过程中,始终接受群众意见,听取群众评价。诸城市委书记陈汝孝曾说:“我们的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开展得好不好,还有什么缺陷,这些不是政府部门摸脑袋就能想出来的。只有亲自体验这些公共服务的人,才享有发言权。 ”

    好不好让群众说了算,意味着群众在政府治理中主体地位的凸显,核心目的就是让群众真真实实地体会和感受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成果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共享。(余东明)

[责任编辑:王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