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是农村社区化?就是让俺农村人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山东省诸城市十里社区邱衍珍老人如此回答记者。如今在十里社区,像邱衍珍这样65岁以上的老人,都用上了社区给他们配备的专用求助手机,有个头痛脑热的,只要按一下手机上那个红色的键,老人就能和社区卫生院通上话……
近年来,当地积极创新农村基层社会管理新模式,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方便群众的原则,把相邻的几个村庄和相关单位规划建设为一个社区,同时选择一个交通比较便利、发展基础比较好的村庄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将综治维稳、群众工作、卫生服务、社区警务等社会管理职能纳入其中,同时配套图书阅、日用品超市、农资超市、快餐店等生产生活服务设施,打造“2公里服务圈”,加快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的步伐。
近日,记者再次探访诸城市农村社区,和当地老百姓一起感受组建农村社区给他们带来的生活巨变。
社区干部走访群众
治安防控“一呼百应”
“以前晚上要是遇到小偷,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们跑掉。如今这些小偷就是插上翅膀也跑不掉。”朱解社区65岁的姚大爷带着记者参观了他们的庄子:“你看看,房前屋后都有摄像头不说,附近几个社区都有巡逻队,他们在社区民警的带领下24小时巡逻,一呼百应。”
在朱解社区警务室,一台56寸液晶显示屏上滚动显示着社区24个监控画面。
“我们社区警务室总共辐射6个自然村,现在每个村的村口村头都安装了摄像头,这些监控已经联入全市治安监控网。”社区民警白佃庆一边介绍,一边演示:“你们看,我这里只要鼠标点点,不光可以查视自己社区所有村庄的监控情况,还可以查看全市其它社区的监控画面。这张‘天网’让我们所有社区实现了一呼百应的联防联治。”
不久前,大王门社区发生了一起抢夺案,附近几个社区的巡逻队员通过对讲机迅速响应起来,根据各个监控提供的即时信息,围追堵截,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了“现行”。
“以前,与城市社区警务室相比,农村社区警务室相对落后。设施不健全,难以全覆盖。有的地方即使建了警务室,也很难保证警力到位,成为社会治安防控的薄弱环节。” 诸城市公安局局长赵玉德说:“经过几年的建设,现在农村社区警务室的硬件和软件与城区警务室不相上下,关键是我们还派出了素质高、能力强的民警到农村警务室当社区民警,致力打造群众满意的两公里警察服务圈”。
记者了解到, 两公里警察服务圈的的确确给了当地老百姓极大的安全感,不光是在治安方面,还有消防灭火、救助救援等等。
不久前,石桥子派出所社区民警在苏家庄社区巡逻执勤时,突然发现南面一户人家的木棚棚顶燃起了火苗,冒出浓烟。发现险情后,他们迅速将情况汇报社区和所领导,并通知社区干部紧急调用救火设备。在疏散附近房屋内群众后,他们爬上墙头用从社区调用来的水泵喷水灭火。在群众的协助下,仅用20多分钟就扑灭了火灾,棚内10余万元的设备及原料丝毫未损。
“这种农村社区一呼百应的警务机制,我们称之“110”警情协作出警机制。该机制以社区为基本作战单元,一般警情由社区民警先期出警,相邻警务室民警联勤协助,重大警情则由派出所民警援助出警,有效缩短了出警半径和时间,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赵玉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