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综治版> 综治述评

社会管理当中的政府职能

2012-07-25 15:34:1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行政管理改革2012年第1期 

    社会管理是政府及社会组织对各类社会公共事务实现的管理活动。社会管理与国家发展阶段相联系,当前我们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人口比例已经达到50%,对外开放进程也加快,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加强,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改变。

    经济社会发展和变化给社会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和挑战,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需要创新社会管理。谈到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职能,要充分认识到我国正处于民生问题凸显、社会矛盾多发的时期,必须着力解决民生问题,从源头上减少和化解矛盾。解决民生问题,一要靠投入,二要靠创新。从创新来讲,应该包括收入分配机制的创新、就业渠道的创新、社会保障机制的创新,还有社会管理的创新。将社会管理建立在以民为本的基础上,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扩大社会管理主体,转变社会管理方式,将社会管理纳入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轨道。

    (一)社会管理理念要从管理理念向服务理念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是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我国政府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明确了政府经济职能的重心是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等手段培育公平有序的市场,维护经济的稳步健康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政府职能转变明确了方向,即政府职能重心要由经济转向社会,以社会为本位,最终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建设服务型社会的关键是有效地动员社会的力量,提供政府无力单独负担的社会服务,只有动员社会持续广泛坚持服务,才能建立起自律自治的服务型社会。

    (二)社会管理主体要充分发挥各类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实现社会管理的多样化。社会是由各个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基层自治组织组成的,事实证明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基层居民组织自治是达成社会管理的总体方面,现代社会管理绝不可能单独依靠政府完成,因此政府在这方面的重要内容是培育社会组织、促进社会责任。

    (三)社会管理方式要综合应用多种社会管理手段,转变社会管理的模式。传统的一元社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应对现代社会的经济变革中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单独依靠行政手段很难有效完成社会管理的目标。社会管理的多元化,不同利益诉求的产生,必然要求社会管理方式的多元化。今后的社会管理应该是参与理的社会管理,不同的利益群体或者代表参与到社会管理当中。首先,充分发挥各种力量优势,实现由单一的行政管理模式向综合应用行政、经济、法律、政策、道德、科技等多种手段进行社会管理模式的转变。其次,社会管理中更多运用服务手段,保护各方的权益,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尽可能选择对公民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进行社会管理,能够运用说服教育等实现管理目标就不用强制性的管理手段。社会管理过程中要把被管理对象当成平等主体对待。再次,社会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制度,应该常态化。社会经济变革给社会管理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管理创新带来了机遇,通过多媒体、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可以建立信息化社会管理模式。

    (四)以法治手段创新社会管理。使社会管理成果长期稳定有效,只有通过法律手段。首先,要健全社会管理的法律体系,社会管理体系首先应当从民生入手,整合现有的社会管理法律法规,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宪法相关规定为核心,以现代服务性政府理念为指导,完善我国的社会管理法律体系。其次,要完善社会管理主体立法,包括行政机关的组织法体系、有关社会组织立法和基层自治组织立法。再次,完善行政程序立法,为行政机关合法行使职权提供程序规则,保证行政机关民主、科学、依法决策,保障公民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最后,要完善解决行政纠纷的法律体系,保障社会纠纷在法律上得到有效解决。

    (作者 应松年  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会长)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