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能找到幸福的感觉
图为天津市公安局河东分局在流动人口集中地区设立外来人口流动服务站。
26年前,谷和新独自一人从山东来到天津,干起了被老家人认为“犯人才干的活”——扫垃圾。
头上扣顶帽子,只露出两眼,双手拉着车,一到胡同口,手里摇铃一晃,各家端着土盆,冲出来了。
有时,他会被家长当作反面教材:“看吧,不好好学习,就是这结果。”有时,他会被人嫌臭嫌脏,身旁行人捂着口鼻,匆匆而过。
可谷和新一直坚守着,他只说他常做一个梦——站在异乡的阳光下,他和老婆、孩子,手拉手,幸福生活。
26年过去,谷和新入了党,分了三间楼房,老婆成了同事,孩子也上了重点小学。用他话说,“当地政策好,自己和当地人已没啥区别”。
天津,流动人口总数达370万人。如何让他们居者有其屋、劳者乐其业?如何逐步打破户籍隔阂,让他们均等享受公共服务,增强归属感、幸福感?如何解决好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面劳动、尊严生活?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流动人口长期漂泊不定,社会就难以和谐稳定、经济就难以加快发展、人民群众就难以安居乐业。”天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散襄军说,天津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必须率先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好让全体实有人口过上富裕美好生活的政治责任。
三级服务管理体系增强归属感
20多年前,谷和新的暂住证每月都要“贴花”,一次10几块钱。晚上,睡得正香,住的集体车棚子,派出所还经常检查,看是否“贴花”。不贴,就罚钱;更严重的,要收容。
如今,谷和新也要常办暂住证。单位新来保洁员,办理证件全包在他身上。区里有一站式流动人口服务大厅,证件立等可取,5分钟就出来,一分钱不收。
谷和新说,街道里还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外地人口来津当场就能获得“合法身份”。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天津市已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三级体系——各区县建成了人口服务管理中心,成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协调中心、信息中心和交流平台;在街乡镇普遍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在重点社区、自然村和成建制用工单位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分站。
服务管理触角延伸、重心下沉、力量前移。全市现有登记服务站达468个,基本实现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全员、全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