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前的动情动员曾经共生死前路将是崭新的
次日早晨7点,指挥部出发,直奔茂县。车队在大山中穿行,九道拐、回龙洞,之字型道路的拐弯处基本没有过渡,只能慢慢挪过去。路边被巨石砸烂的护栏不时可见,下面是几百米的悬崖和奔腾的岷江。中间路过的叠溪海子就是1933年叠溪大地震形成的巨型堰塞湖,水面下淹没着叠溪古城和21个羌寨,此情此景,思之令人胆寒。未来的10天,阿坝监狱民警将在这条路上每天打个来回,把转移的服刑人员输送到松潘,再由接应的车队送出去。
上午10点多,车队终于赶到茂县阿坝监狱。监狱长刘国民向指挥部汇报了大转移的准备情况,刘志诚向阿坝监狱民警重新强调了行动的极端重要性并到监区检查了灾情。
下午,指挥部赶赴茂县县委,与阿坝州及茂县当地党委政府有关指挥部成员单位领导进行了进一步的协调筹划,落实了当地交通管制、油料保障等重要问题。负责押解任务的武警阿坝支队人员也于下午全部到位。
晚上5点,监狱长刘国民为第一批转移的180名服刑人员做动员。他讲得有些动情:“说实话,我舍不得你们走。很多人已经比较熟悉了,更重要的是,大地震中我们曾一起同生死、共患难,你们中的一些人为阿坝监狱走过难关是做了贡献的。希望你们从这次大转移中,真正体会到政府和社会对服刑人员的关爱,在新的地方走好自己的路。”
对于服刑人员担忧的关于过去良好表现的记录、珍贵或有纪念性物品等问题,刘国民作了说明:“你们的表现将全部转到新的监狱,照样管用。等情况稳定了,我们会派民警进监舍把大家的东西抢出来,一定会送到你们手上。新的地方会发给大家全新的被子,连碗筷都是全新的,这是我们对大家的一份心意。”
指挥部对第二天转移的准备工作会议一直开到零点左右。在监区服刑人员上车区域,三十多名干警排起整齐的队列,开始模拟上车行动,以保证服刑人员上车时间精准,符合指挥部要求。
16日凌晨5点,服刑人员转移行动正式开始。监狱民警与武警战士站好警戒队形,严阵以待,转移服刑人员依次迅速登车。
凌晨6点,随着总指挥长一声令下,车辆驶离阿坝监狱,踏上千里大转移的艰险征途。
情况随时在变转移路线调整达6次之多
6月17日夜,在松潘千里大转移行动指挥部,记者对刘志诚进行了专访,其间数次听到他的手机短信响起。原来,地震局为了配合本次大转移行动,凡三级以上余震都会实时通知总指挥部。当晚9点30分至45分期间,明显有两次较大震感,显示震中在北川和平武,都是4级以上。同时,气象部门提供的未来几天的大转移所经区域的天气预报资料,也放在刘志诚的案头,显示平武、青川这两个必经的地区都有大雨。频繁的余震和大雨,让指挥部的成员们都有些忧虑。
“情况随时在变,不确定因素太多,我们必须果断决策,但更重要的是要准备得更周全更细致。”刘志诚表示,千里大转移行动制定了多份应急预案,尽量考虑了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包括人质劫持、犯人脱逃、车辆损坏、交通事故、地质灾害等等,根据实际情况,方案细化了一次又一次,甚至开道车和尾车上要写什么警示语、对讲机电池充电、组织服用晕车药这些细节都进行了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鉴于近期可能因恶劣天气导致接应车队进不来,17日,总指挥部协调松潘县委县政府,把周边环境易于警卫的松潘戒毒所选定为应急关押点。前一天车队经过4200米的雪宝顶垭口时,有服刑人员出现高山反应,为此每车配备了15瓶氧气,要求服刑人员在上山时即开始主动吸氧。同时,松潘县卫生局每天派救护车护送押解车队通过高海拔地区,确保服刑人员不发生任何意外。
为加快转移速度降低风险,从18日第三批开始,原定每批次180人增至270人。
当天,指挥部接到平武县交通局电话,平武至松潘道路上行500米处山上,排查出三块18吨以上的巨石,随时可能掉下来,要排除险情需要两天。指挥部马上开始研究这一突发情况,最终决定:再次调整路线,绕行九寨沟县至平武,再至青川、金子山上绵广高速,以确保万无一失。这一下,为了500米,要多走100多公里山路。
至大转移行动结束后,记者才了解到,一共8批次行动,路线调整达到6次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