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bak

四川省阿坝监狱千里转移在押服刑人员事例

2012-07-24 10:28: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网—法制日报 

    

    6月16日凌晨6点,第一批大转移行动车队从阿坝监狱出发。马利民摄

    服刑人员出现高山反应,随队医生紧急采取措施让其吸氧。 周见闻摄

 

    面带疲惫,却有如释重负的轻松,刘志诚笑着说:“总算平平安安过来了。”

    此时是6月23日下午,身为四川省监狱管理局局长的刘志诚在十多个小时前的凌晨,才随押送阿坝监狱转移服刑人员的车队回到成都。由他指挥的、历时十天、我国监狱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监狱大转移行动在这一天宣告圆满结束。

    对刘志诚的轻松,记者深有体会,因为记者也亲历了这艰苦卓绝、风险莫测的十天,如今,大家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了。

    势在必行的转移400万方泥石流物源悬在头上

    位于茂县的阿坝监狱是关押重刑犯的监狱,久为国际国内瞩目。“5·12”汶川大地震后,茂县是最后一个与外界打通道路恢复通讯的“孤岛”。阿坝监狱民警付出艰苦努力,确保了监狱服刑人员无一死亡及重伤。

    然而,离汶川仅40多公里的阿坝监狱,正好位于三山环抱之间,强震导致山体开裂,同时余震不断,随着汛期渐临,发生大规模泥石流的危险日增。专家估算,新增泥石流物源已达400万立方米,一旦山体垮塌,阿坝监狱将面临灭顶之灾。同时,地震使阿坝监狱建筑基本成为危房,已失去关押功能。

    形势紧急,司法部、四川省委省政府及四川省司法厅高度重视,指示阿坝监狱必须转移以确保安全。由刘志诚任总指挥长,监狱、公安、武警、交通、地震、气象等相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千里大转移指挥部迅速成立。经过周密考察研究,指挥部制定了种种突发情况的预案,终于确定了把阿坝监狱服刑人员挪至成都平原周边安全地带的千里大转移行动方案。

    出师未捷先遇阻4号车被大块飞石砸烂车窗

    6月14日7点30分,记者跟随千里大转移指挥部全体成员冒雨从成都出发,沿途经绵阳、江油、平武、黄龙、松潘后抵达茂县,路程近600公里。这是指挥部全面研判了交通、气象等信息后选定的较近路线。

    11点左右,车至响岩镇。因当地昨夜刚下了“5·12”以来最大的一场暴雨,前方出现2公里大塌方,交通部门正在抢通。路侧江中的一个堰塞体刚被冲垮,浊水奔腾而下,气势惊人。当地人说,对岸山垮下来后把河泥一直冲到这边的山顶,山体已经松了,一有大余震或大雨就可能塌方。

    一个多小时后,道路才勉强打通,车队拉开距离,依次迅速通过。

    南坝镇的跨河公路桥在地震中垮塌,而应急桥洪水已涨至桥面,在交警、抢险部队指挥下,车队涉险抢过。

    过桥不足四公里,又出现滑坡路段,路中横卧着数立方米大的一块巨石。4号车是大巴,无法通过,司机叫车上的人下车推大石。这时,惊险的一幕发生了,一块近四十厘米见方的大石从山上飞落而下,砸穿了车窗,打烂了座椅,幸好大家都下车搬石头了,无人受伤。

    晚上9点,车队才到达指挥部驻扎地———松潘。至茂县还有130余公里山路,地震中毁坏严重,夜间行车极其危险,已无法按原计划赶到阿坝监狱,指挥部决定就地驻扎,第二天出发。

    晚上10点,总指挥长刘志诚召集全体人员召开紧急会议,再次要求进一步细化方案,加强各部门协调。此次大转移行动路程之远、道路之险以及转移人员规模、转移对象的危险性前所未有,责任和压力也前所未有,一着不慎,将可能会造成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影响。“过程决定结果,细节决定成败”,刘志诚要求,必须确保方案及预案没有任何疏漏,确保不发生任何意外。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