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完成过去一个月才能完成的60万名基层选民登记、143例死亡人员领取养老金案被纠正、社区化解矛盾数占全市97.8%……这些让人惊叹的工作成绩,是湖北省宜昌市推行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取得成效的缩影。湖北省委、省政府近日要求全省各地要以“宜昌经验”为标准,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
据宜昌市委常委、政法委副书记、市公安局局长邓恢林介绍,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城市,试点之初,宜昌就明确提出建立“以人为本,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全程化服务‘一本三化’”的社会管理新体系,以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为核心,力求通过信息化手段破解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的诸多难题。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宜昌市逐步建立起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和社区综合服务系统三大信息系统,基本上实现了社情全摸清、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的工作目标,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针对人房信息底数不清、情况不明与信息运用、管理服务跟进不够的问题,宜昌全面推进以网格为基础的整个社会管理服务信息数字化建设,构建囊括人口、法人、房屋和城市部件四大基础信息系统的全市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为相关部门及时准确掌握社会动态、推进服务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奠定了信息基础。
针对矛盾化解基层责权不匹配、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宜昌市建立起34个市直部门参与的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系统,矛盾化解时间被压缩59%,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
针对社区服务滞后于群众需求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宜昌市目前正在规划建立社区综合服务系统,包括社区综合服务门户、社区行政服务、社区综合数据台账等多个子系统,以实现居民足不出社区便可享受全方位服务的社会管理效能。
“城区1110名网格员的动态采集,成为社会管理基础信息的主要来源。公安、消防、工商、城管等部门的信息对接联动,在获得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倒逼他们主动完善体制机制,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宜昌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兴於说,信息化建设实现了社会管理服务的及时有效跟进,使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成为政府职能的转变过程。记者 胡新桥 见习记者 刘志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