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为百姓提供全方位最便捷的服务,是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社会管理创新围绕的一个中心。记者在该市6个旗区采访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产业发展理念由经济价值取向为主向产业富民转型,衡量招商引资的标准不再是税收贡献,而是能促进多少人口就业,干部考核体系中民生指标不断加大,财政支出55%以上用于改善民生,新增财力投向农村牧区和困难群体。一句话就是——民生主导社会管理创新。
鄂尔多斯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罗永纲告诉记者,2010年以来,全市累计投入428.5亿元用于民生建设。全市范围内普及了12年免费教育,正在推行15年免费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实行了免费。农村牧区医疗卫生实现了一村一室、一乡一院的目标,城镇80%的地区构建起了15分钟健康服务圈。城镇登记失业率2.21%,低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682万平方米,解决了75830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8平方米和33平方米,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
罗永纲说,全市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免费体检,75周岁以上老年人每月能领到100元生活补贴。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实现了城乡全覆盖,而且主要社保指标均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已进入全国地级市前列。
鄂尔多斯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王建平告诉记者,从今年3月开始,全市9个旗区74个苏木乡镇、街道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全面整合原来的政法综治工作中心、便民服务大厅等资源,全部建成集中办公用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其中办事大厅在200平方米以上)的苏木乡镇、街道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基本形成了“十五分钟便民服务圈”。居住在城区的老百姓只要步行15分钟就可以享受到社区文化、卫生、养老、就学以及到平价超市购物等一系列服务。
王建平说,群众生产生活所需解决的水、电、暖、就业、社保、医保、民政、计生、市政管理等服务事项都可在中心得到“一站式”服务;涉及公共秩序管理方面的法检公司、综治、信访、环卫、食品监督等问题都能在中心得到“一揽子”解决。据统计,全市74个社会服务管理工作中心开设窗口均在9个以上,平均承办业务项目12项,老百姓的日常事项基本全部能在中心初步办结。中心平台运行至今,已成功为群众办理日常服务事项7.2万多人次,解决疑难问题、合理诉求3.5万多件。(记者:史万森 通讯员: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