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午,炙热的太阳暴晒着整备线。在34℃的高温下,刚刚退乘的“朱德号”乘务员姚明、于健、刘洋和张延龙正认真擦拭着韶山4型1886号机车。
14时15分,“朱德号”就要再次牵引重车南下。“咱要让‘朱德号’精神抖擞地出发。”满脸汗水的乘务员精神饱满地说。线路旁,标有“敢挑重担,勇当先锋”的“朱德号”精神标语映入眼帘,显得厚重、沧桑……
当日,记者慕名来到哈尔滨机务段八场运用车间,探寻“朱德号”的成长轨迹。说到“朱德号”的光辉岁月,现任司机长杨明神采奕奕:1946年,从解放战争连天炮火中驶来的“朱德号”被授予“开路先锋”称号。66年来,“朱德号”机车组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
2004年6月4日,哈尔滨铁路局首次在京哈线哈尔滨至长春北间进行重载列车牵引试验,“朱德号”担负起先锋重任,圆满完成了试运任务,为长交重载列车的顺利开行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实验依据。
在铁路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杨明也有他的“烦恼”:老典型如何秀出新风采?
2011年年末,“朱德号”机车组由包乘制改为大班组轮乘制,人员由8人扩编至20人。“朱德号”机车组既要操纵韶山4型1886号机车,又面临和谐型D3B电力机车智能化操作系统的考验。党员邱宇良、于世廷等先学一步,提前掌握了新型机车的操纵办法和故障处理要求。他们参与编写的《和谐型D3B机车应急故障处理15招》《和谐型D3B机车操纵提示卡》等技术资料,成为段里的培训教材。
让一台“朱德号”变成一组“朱德号”,“朱德号”机车组开展了“电力重载四争优、京哈干线创精品”党内主题实践活动,车组党员登台授课、展示技能、结对帮教,发挥辐射作用。截至目前,“朱德号”已安全走行848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212圈。
今年3月,“朱德号”机车组在新浪网开通了微博,还光荣入驻“红色家园黑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朱德号”的一连串精彩亮相,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仅仅几个月时间,网络留言就突破1万条。
“网络给了‘朱德号’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让这个老典型更好地融入新时代,也将‘敢挑重担,勇当先锋’的‘朱德号’精神传递给更多人。”哈尔滨机务段党委书记刘山源深有体会。(记者 胡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