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辽宁省各级妇联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省委工青妇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协助党委政府努力办好服务妇女儿童民生十件实事,取得阶段性成果。
第一件实事援建贫困单亲母亲安居住房。今年,省妇联继续承接省政府援建农村单亲贫困母亲安居工程任务,共审核批准援建安居房1000户。其中,低保852户,特困148户;建房(买房)952户,修房48户。省妇联先后下发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举行启动仪式,建立月报督导机制。各地严格按照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扎实稳妥推进安居房援建工作,截至6月底,全省已完工156户,在建736户。
第二件实事救助“两癌”患病贫困妇女。在联合卫生部门共同实施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试点项目的基础上,今年,省妇联针对“两癌”患病妇女治疗费用高的实际困难,积极争取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两癌救助资金66万元,又通过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自筹资金34万元,为全省100名“两癌”患病贫困母亲每人提供了1万元救助金。各级妇联开展“母亲健康”公益活动,走访慰问“两癌”患病妇女,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省妇女儿童基金会积极参与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组织开展的“母亲健康快车”活动,争取到价值总计100万元的10辆流动医疗救护车投放给10个市的县级妇幼保健院,为贫困母亲实施医疗救助。
第三件实事扶持贫困母亲脱贫致富。今年,省妇联在前期实施“母亲致富工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扩大全省贫困母亲项目救助的受益面。多次与省扶贫办沟通,起草实施方案,并联合下发文件,将贫困母亲扶持工作纳入全省扶贫工作总体规划,2012年-2015年期间,将由省、市、县政府出资,每年为5000名左右农村单亲贫苦母亲每人补助2000元等额实物,帮助其发展致富项目。为保证项目落实到位,省妇联及时指导各市做好与扶贫部门的沟通和对县级妇联的工作指导,争取把单亲贫困母亲信息及时纳入统计。根据目前8个市上报的数据,首批已有1424名单亲贫困母亲纳入项目到户扶贫工作之中。
第四件实事建立儿童成长乐园。今年,省妇联向省政府申请300万元专项资金,采取项目化方式,在全省建设20所“辽宁省儿童成长乐园”,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教育等工作。多次与发改委协商,对项目选址、建筑面积、配套资金等做了详细要求,确保项目功能最大化。方案下发后,各地积极申报,现已初步完成项目选址、资金、人员配套及项目外型设计等工作。针对留守儿童成长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省妇联还开展了“爱心妈妈牵手万名留守儿童”活动,六一节期间,在葫芦岛市举行了启动仪式,召开了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了兴城市“爱心妈妈联盟示范工作站”的工作经验。各地结合实际,设计了营养午餐、特困关爱等内容,妇联干部、“五老”人员、巾帼志愿者、学校教师及大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目前活动已惠及全省2万余名留守儿童。今年,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承接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活动和项目,先后参与“弘扬雷锋精神——儿童少年读书实践活动”,将2万册图书发放给各市;落实“安康计划——儿童医疗救助工程·爱眼护眼”活动,将价值370万元的70台视力治疗仪和35000张爱心卡发放给贫困儿童。
第五件实事面向城乡妇女开展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上半年,省妇联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将农村妇女实用技能培训纳入全省农民技能培训总体计划部署中。省农委、省扶贫办、团省委、省妇联、省财政厅联合出台《关于做好新时期农民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辽农科〔2012〕55号),将农村妇女培训纳入全省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设施农业培训工程和扶贫技能培训项目中,并明确规定了妇女参训比例。文件同时规定,对于女性集中的产业和技能,有条件的县,可由妇联组织农村妇女科技骨干,在当地举办妇女特色产业技能培训班,纳入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各级妇联认真落实文件精神,共举办特色培训班676期,培训特色产业人才14378人,实用技术培训18749人。依托省巾帼科技培训示范基地,推进新一轮“巾帼科技致富示范工程”,面向农村妇女举办培训班2312期,实用技术培训217967人。借助“新风采”家政连锁机构和妇女手工编织基地等妇联系统教育培训机构,开展就业技能培训59686人、家政服务培训28104人、手工制品培训18421人,创业带头人培训3146人。据统计,全省妇联系统上半年共完成实用技术和技能培训360451人,对照50万人的培训目标实现任务过半。
第六件实事开发就业岗位扶持妇女创业就业。今年,省妇联继续运作省巾帼再就业资金扶持妇女创业就业,并重点向女大学生和返乡创业女性倾斜。经各市妇联筛选推荐,共申报创业项目106个,省妇联严格把关审核,最终批准扶持项目89个,240万元巾帼再就业资金已全部下拨到位,项目直接安置就业4854人。省妇联还以“辽宁省创办小企业年”为契机,积极争取中小企业厅等部门的政策支持,扶持妇女创办手工制品中小企业,促进妇女手工制品产业发展。举办第五届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协调150家用人单位安置2418名女大学生就业。举办全省“新风采杯”家政服务职业技能大赛,指导各市“新风采”家政分中心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据统计,上半年全省妇联系统新增家政和妇女手工编织岗位共安置42070名妇女实现就业。
第七件实事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今年,省妇联明确提出了在全省扩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发放额度的工作目标。为推动此项工作,省妇联召开会议专题部署,开展调研,建立月追踪、季通报制度,加强跟踪指导。各市妇联多方协调,争取支持,研究对策,破解难题。截止到今年第2季度,全省妇联系统累计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1334万元,发放其它各类小额贷款4.42亿元。
第八件实事建设示范家长学校。今年,省妇联在认真总结评估“十一五”家庭教育规划执行情况基础上,研究起草了新一轮《辽宁省家庭教育五年规划》。新《规划》注重加强与国家和省的相关发展要求衔接,提出了切合我省实际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实施举措。新《规划》颁布出台后,省妇联将全面启动并推进100所示范家长学校建设工作。
第九件实事建立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示范工作站。今年,省妇联继续争取省发改委支持,再建100个妇女儿童维权服务示范工作站。为更好地发挥示范工作站作用,建立了季度通报、工作情况书面汇报、抽查等制度,加强工作督导。据统计,今年上半年,500个示范工作站共接待信访居民8505人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266起,制止家庭暴力412起,组织律师进社区服务985次,组织志愿者活动2690次,为群众服务43375人次,在基层维权维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认真落实在示范工作站试点推行妇女信访代理工作的要求,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已实名登记备案妇女信访代理员5682名,上半年共代理信访案件363件(次)。
第十件实事实名制组建 “学雷锋、学郭明义巾帼志愿者”队伍。今年3月,省妇联在抚顺市启动了全省妇联系统“学雷锋、学郭明义·巾帼志愿者在行动”。省妇联借助省文明办评选表彰平台,命名了一批妇联系统五星志愿者队伍,指导各市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促进巾帼志愿服务工作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目前,省妇联在着手进行万名“学雷锋、学郭明义巾帼志愿者”数据库建设,并逐步推行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规范管理、有效运作。